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深基坑降水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深基坑降水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3 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研究 | 第13-14页 |
1.3.4 深基坑降水的发展前景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深基坑降水理论依据及研究 | 第17-38页 |
2.1 深基坑工程的相关概念 | 第17-22页 |
2.1.1 基坑工程的特点 | 第17-18页 |
2.1.2 基坑中地下水的不良作用 | 第18-20页 |
2.1.3 基坑降水作用、降水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 第20-22页 |
2.2 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第22-27页 |
2.2.1 降水对基坑侧壁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2 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23-25页 |
2.2.3 减少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措施 | 第25-27页 |
2.3 设计基坑降水的理论与方法 | 第27-33页 |
2.3.1 完整的潜水井井流估算 | 第28-29页 |
2.3.2 承压水完整井井流计算 | 第29-30页 |
2.3.3 潜水非完整井井流计算 | 第30页 |
2.3.4 承压水非完整井井流计算 | 第30页 |
2.3.5 影响半径的估算 | 第30-32页 |
2.3.6 有限元法计算 | 第32-33页 |
2.4 基坑抽水试验 | 第33页 |
2.5 降水井设计参数确定及地区经验 | 第33-37页 |
2.5.1 西安地区土层渗透系数 | 第34页 |
2.5.2 降水井的类型及结构 | 第34-35页 |
2.5.3 降水井成井工艺 | 第35-36页 |
2.5.4 井的间距、深度及平面布置原则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西安地铁四号线大唐芙蓉园站深基坑降水工程方案设计 | 第38-55页 |
3.1 工程概况及工程环境 | 第38-42页 |
3.1.1 工程简介 | 第39页 |
3.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9-41页 |
3.1.3 水文地质情况 | 第41页 |
3.1.4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 第41-42页 |
3.1.5 地面周边环境 | 第42页 |
3.2 工程降水设计 | 第42-43页 |
3.2.1 降水设计依据的资料 | 第42-43页 |
3.2.2 工程降水的设计依据 | 第43页 |
3.3 降水设计计算模型和公式 | 第43-45页 |
3.3.1 渗透系数的选用 | 第43页 |
3.3.2 降水井井深的确定 | 第43-44页 |
3.3.3 计算模型 | 第44页 |
3.3.4 降水计算 | 第44-45页 |
3.4 车站降水设计计算 | 第45-51页 |
3.5 最终结果及管井位置确定 | 第51页 |
3.6 降水引起的沉降 | 第51-54页 |
3.6.1 沉降计算分析 | 第51-53页 |
3.6.2 降水井反滤失效导致的地层土颗粒流失 | 第53页 |
3.6.3 变形监测 | 第53-54页 |
3.6.4 降水工程的辅助措施和补救措施 | 第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西安地铁四号线大唐芙蓉园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 第55-77页 |
4.1 总体部署 | 第55-60页 |
4.1.1 人员准备 | 第55页 |
4.1.2 材料准备 | 第55-56页 |
4.1.3 机械设备及测量仪器 | 第56页 |
4.1.4 井点布置 | 第56-57页 |
4.1.5 降水井结构 | 第57页 |
4.1.6 排水设计 | 第57-58页 |
4.1.7 工期安排 | 第58-60页 |
4.2 管井施工工艺流程 | 第60-63页 |
4.2.1 施工准备 | 第60页 |
4.2.2 放井位 | 第60-61页 |
4.2.3 交通疏解、围挡、设置弃土场 | 第61页 |
4.2.4 挖探坑 | 第61-62页 |
4.2.5 成孔 | 第62页 |
4.2.6 清孔 | 第62页 |
4.2.7 下井管 | 第62页 |
4.2.8 填滤料 | 第62页 |
4.2.9 洗井 | 第62页 |
4.2.10 水泵安装及管路系统 | 第62-63页 |
4.2.11 试抽 | 第63页 |
4.2.12 降水管理 | 第63页 |
4.2.13 质量检验 | 第63页 |
4.3 降水保证措施 | 第63-64页 |
4.3.1 地下结构渗漏封堵措施 | 第64页 |
4.3.2 局部水位不满足施工要求时采取的补救措施 | 第64页 |
4.3.3 降水井的封堵 | 第64页 |
4.4 降水井施工保证措施 | 第64-65页 |
4.4.1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第65页 |
4.4.2 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 第65页 |
4.5 工期保证措施 | 第65-67页 |
4.5.1 组织管理措施 | 第65-66页 |
4.5.2 主动做好与接口单位的协调工作争取早开工 | 第66页 |
4.5.3 强化资源调配 | 第66-67页 |
4.5.4 做好节假日施工安排 | 第67页 |
4.6 安全保证措施 | 第67-69页 |
4.6.1 确立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 第67页 |
4.6.2 完善安全保护措施 | 第67-68页 |
4.6.3 做好预测、预防工作 | 第68页 |
4.6.4 施工用电安全保护措施 | 第68页 |
4.6.5 施工机械安全保障措施 | 第68-69页 |
4.6.6 现况地下管线安全保护措施 | 第69页 |
4.6.7 交通疏导安全保护措施 | 第69页 |
4.7 文明施工措施 | 第69-71页 |
4.7.1 健全管理机制、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 第69-70页 |
4.7.2 做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 | 第70页 |
4.7.3 加强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 第70页 |
4.7.4 加强施工现场检查与监督 | 第70-71页 |
4.8 降水期间监测方案简述 | 第71页 |
4.8.1 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 | 第71页 |
4.8.2 设置水位观测孔 | 第71页 |
4.8.3 绘制地下水位降深曲线 | 第71页 |
4.9 降水应急预案 | 第71-75页 |
4.9.1 应急准备 | 第72-74页 |
4.9.2 应急预案 | 第74-75页 |
4.9.3 现场应急措施 | 第75页 |
4.10 水资源综合利用 | 第75-76页 |
4.11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研究成果及展望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