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城乡结合部流动儿童学校教育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两所小学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21页 |
第一章 大连市甘井子区流动儿童学校教育现状 | 第21-33页 |
第一节 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 第21-24页 |
一、流动儿童年龄情况分析 | 第21-22页 |
二、流动儿童学业、心理状况分析 | 第22-23页 |
三、流动儿童转学、留级现象分析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流动儿童家庭情况分析 | 第24-26页 |
一、流动儿童家长基本情况分析 | 第24-25页 |
二、流动儿童学校教育费用情况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情况分析 | 第26-31页 |
一、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了解程度分析 | 第26-28页 |
二、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 第28-30页 |
三、流动儿童入学情况分析 | 第30-31页 |
第四节 流动儿童学校外教育情况分析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大连市甘井子区流动儿童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3-41页 |
第一节 流动儿童享受学校教育的机会不平等 | 第33-36页 |
一、入学机会不平等 | 第34页 |
二、入学成本高于当地适龄儿童 | 第34-35页 |
三、流动儿童受教育结果不平等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流动儿童学校外教育存在空白 | 第36-38页 |
一、流动儿童社会教育力量不足 | 第36-37页 |
二、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流动儿童教育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 第38-41页 |
一、流动儿童流动教育过程衔接不畅 | 第38-39页 |
二、流动儿童的教育系统性缺乏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大连市甘井子区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归因分析 | 第41-50页 |
第一节 政策执行不畅,相关体制保障不完善 | 第41-44页 |
一、国家相关法律和制度保障缺失 | 第41-42页 |
二、教育体制衔接不畅 | 第42-43页 |
三、政策执行错位 | 第43-44页 |
四、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 第44页 |
第二节 学校对流动儿童教育实施力不从心 | 第44-46页 |
一、学校对流动儿童教育认识偏差 | 第45页 |
二、学校师资力量不足 | 第45-46页 |
三、学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 第46页 |
第三节 社会对流动人口和子女歧视普遍存在 | 第46-48页 |
一、学校及教师对流动儿童的偏见 | 第46-47页 |
二、学生对流动儿童的偏见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家庭对流动儿童教育义务缺失 | 第48-50页 |
一、经济因素影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 | 第48页 |
二、对流动儿童缺乏家庭监管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对大连市流动儿童学校教育途径的建议 | 第50-60页 |
第一节 提升流动儿童学校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 | 第50-52页 |
一、提高学校对流动儿童教育认识 | 第50-51页 |
二、改变师生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歧视 | 第51页 |
三、建立和谐互助的教育环境与校园文化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建立有效的流动儿童教育保障机制 | 第52-55页 |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 | 第52-53页 |
二、加强政府行政干预 | 第53-54页 |
三、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建立奖惩机制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加强教育资源弹性流动 | 第55-57页 |
一、教师弹性流动 | 第55页 |
二、教育资源弹性流动 | 第55-56页 |
三、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 第56-57页 |
第四节 构建系统化教育体系 | 第57-60页 |
一、建立健全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 | 第57页 |
二、建立有效的流动儿童教育衔接体系 | 第57-58页 |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体系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1 | 第65-67页 |
附录 2 | 第67-70页 |
附录 3 | 第70-75页 |
附录 4 | 第75-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