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2.1 关于成长性定义的研究综述 | 第18页 |
2.2 关于成长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2.3 关于成长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2.4 关于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的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2.5 文献总评 | 第22-23页 |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3.1.1 本文关于环保行业的分类 | 第23-24页 |
3.1.2 成长性概念的界定 | 第24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3.2.1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4页 |
3.2.2 企业成长理论 | 第24-25页 |
3.2.3 启示 | 第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我国环保行业成长性分析的前提——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 第26-37页 |
4.1 我国环保行业的PEST分析 | 第26-31页 |
4.1.1 政治、法律因素 | 第26-28页 |
4.1.2 经济因素 | 第28-29页 |
4.1.3 社会因素 | 第29-30页 |
4.1.4 科技因素 | 第30-31页 |
4.2 我国环保行业的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 第31-35页 |
4.2.1 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 | 第31页 |
4.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第31-32页 |
4.2.3 购买商的议价能力 | 第32-33页 |
4.2.4 替代品的威胁 | 第33页 |
4.2.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 | 第33-3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5章 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7-42页 |
5.1 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 | 第37-39页 |
5.1.1 传统财务评价指标 | 第37-38页 |
5.1.2 环保行业特征性指标 | 第38-39页 |
5.2 成长性评价方法选取 | 第39-40页 |
5.3 成长性评价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6章 我国环保行业A股上市公司成长性实证分析 | 第42-54页 |
6.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 第42-43页 |
6.1.1 样本选取 | 第42-43页 |
6.1.2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43页 |
6.2 样本公司指标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43-45页 |
6.3 因子分析 | 第45-50页 |
6.3.1 KMO检验及Bartlett球度检验 | 第45页 |
6.3.2 提取因子 | 第45-46页 |
6.3.3 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 第46-47页 |
6.3.4 建立因子得分函数 | 第47-48页 |
6.3.5 计算成长性得分 | 第48-50页 |
6.4 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50-5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展望 | 第54-5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7.2 对我国环保行业的展望 | 第55-56页 |
7.3 对策和建议 | 第56-57页 |
7.4 研究局限性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