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言 | 第11-2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页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五、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第一章 铜仁职院苗药特色校本教材开发的缘起 | 第24-31页 |
第一节 铜仁职院苗药特色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 | 第24-25页 |
一、铜仁职院地处苗疆地区 | 第24页 |
二、铜仁职院药学专业教学概况 | 第24-25页 |
三、铜仁职院药学专业教材使用情况 | 第25页 |
第二节 铜仁职院苗药特色校本教材开发的缘由 | 第25-30页 |
一、统编教材存在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 第25-29页 |
二、办好药学专业的需求 | 第29页 |
三、培养本土人才的需求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铜仁职院苗药特色校本教材开发优势 | 第30-31页 |
一、本土资源优势 | 第30页 |
二、药学专业自身发展优势 | 第30-31页 |
第二章 铜仁职院苗药特色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依据 | 第31-36页 |
第一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多元智能理论 | 第32-34页 |
第三节 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三维理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铜仁职院苗药特色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以《苗药资源应用与开发》为例 | 第36-52页 |
第一节 开发前准备 | 第36-37页 |
一、成立校本教材开发小组 | 第36页 |
二、提出开发申请 | 第36-37页 |
三、拟定开发目标 | 第37页 |
第二节 确立开发原则 | 第37-39页 |
一、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相结合原则 | 第37-38页 |
二、多方主体参与原则 | 第38页 |
三、本土化与通用性相结合原则 | 第38页 |
四、科学性与时效性相结合原则 | 第38-39页 |
第三节《苗药资源应用与开发》的开发 | 第39-49页 |
一、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制定开发方案 | 第39页 |
二、以苗药为基础挖掘教材资源 | 第39-44页 |
三、以任务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 | 第44-48页 |
四、使用评价与修订完善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开发辅助教学资源 | 第49-52页 |
一、开发网络配套教学资源 | 第49-50页 |
二、开发苗药资源图谱及实体标本 | 第50页 |
三、配备苗药资源分布沙盘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苗药特色校本教材开发的经验、不足及主要原因 | 第52-59页 |
第一节 苗药特色校本教材开发的经验 | 第52-53页 |
一、学校搭建开发平台 | 第52页 |
二、整合专业优势力量成立开发团队 | 第52-53页 |
三、开发过程紧紧围绕地方特色资源 | 第53页 |
第二节 苗药特色校本教材开发的不足 | 第53-56页 |
一、本土特色资源挖掘不够深入 | 第53-54页 |
二、社会与企业力量参与不够 | 第54-55页 |
三、教材开发缺乏后期跟踪 | 第55-56页 |
四、教师教材开发能力有限 | 第56页 |
第三节 主要原因分析 | 第56-59页 |
一、相关人员缺乏利益保障 | 第56-57页 |
二、缺乏利益共赢机制 | 第57页 |
三、缺乏质量保障机制 | 第57-58页 |
四、教师相关理论及开发经历欠缺 | 第58-59页 |
第五章 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校本教材的几点建议 | 第59-64页 |
第一节 进一步明确校本教材开发目标 | 第59-60页 |
第二节 紧贴地方特色资源,确立教材体系 | 第60-61页 |
第三节 以培训研修为依托,提升教师教材开发能力 | 第61-62页 |
第四节 制定相关保障措施,提高教材开发质量 | 第62-63页 |
第五节 鼓励多方参与,共建合作机制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一 | 第68-71页 |
附录二 | 第71-72页 |
附录三 | 第72-74页 |
附录四 | 第74-77页 |
读研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著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