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 国际上对估计教学的重视 | 第9页 |
1.2 国内教学现状 | 第9-10页 |
1.3 估计是数感的组成成分 | 第10-11页 |
二、研究问题及意义 | 第11-13页 |
2.1 研究问题 | 第11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三、研究基础 | 第13-19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3.2 关于估计能力发展的研究 | 第14-15页 |
3.3 认知诊断理论 | 第15-19页 |
3.3.1 认知诊断的涵义 | 第15页 |
3.3.2 认知诊断模型 | 第15-16页 |
3.3.3 认知诊断评估的主要步骤 | 第16-17页 |
3.3.4 Q矩阵 | 第17页 |
3.3.5 DINA模型 | 第17-19页 |
四、研究方案 | 第19-23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4.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4.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4.4 研究工具 | 第20页 |
4.5 测试对象 | 第20页 |
4.6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4.7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五、对《新课标》及教材的分析 | 第23-27页 |
5.1《新课标》中估计知识设置 | 第23-24页 |
5.2 教材中估计知识设置 | 第24-27页 |
六、认知诊断过程 | 第27-47页 |
6.1 测量目的 | 第27-28页 |
6.2 属性验证 | 第28-29页 |
6.3 构造测试蓝图 | 第29-30页 |
6.4 编制试题 | 第30-31页 |
6.5 具体施测过程 | 第31-36页 |
6.5.1 试测 | 第31-35页 |
6.5.2 正式施测 | 第35-36页 |
6.6 数据处理 | 第36-47页 |
6.6.1 数据预处理 | 第36-38页 |
6.6.2 数据诊断分析 | 第38-47页 |
七、诊断结果 | 第47-51页 |
7.1 不同阶段学生个体掌握模式 | 第47-48页 |
7.2 两所小学学生估计能力的差异 | 第48页 |
7.3 学生群体掌握模式 | 第48-49页 |
7.4 学生个体掌握模式 | 第49-51页 |
八、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 第51-53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8.2 创新之处 | 第52页 |
8.3 不足之处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1 三年级学生估计能力测试题(专家意见前初稿) | 第55-57页 |
附录2 三年级学生估计能力测试题(测试稿)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