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引言 | 第15-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2.1 双重代理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双重代理下公司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2.3 控制权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页 |
1.4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8-20页 |
2 双重代理与公司控制权的理论概述 | 第20-27页 |
2.1 双重代理及其冲突的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双重代理及其冲突的含义 | 第20页 |
2.1.2 双重代理关系及转化 | 第20页 |
2.1.3 双重代理冲突的产生机制 | 第20-21页 |
2.2 公司控制权的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2.2.1 公司控制权的概念 | 第21页 |
2.2.2 公司控制权的配置 | 第21-22页 |
2.2.3 公司控制权的实现路径 | 第22页 |
2.2.4 公司控制权的私有收益 | 第22-23页 |
2.3 双重代理冲突下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战略动因 | 第23-24页 |
2.3.1 企业经营管理权和决策权获取动机 | 第23页 |
2.3.2 创始股东的利益侵占与价值保护动机 | 第23页 |
2.3.3 外部投资者的价值创造与利益保护动机 | 第23页 |
2.3.4 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冲突动因 | 第23-24页 |
2.4 双重代理冲突下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经济后果 | 第24-25页 |
2.4.1 双重代理冲突引起公司股价波动 | 第24页 |
2.4.2 双重代理冲突影响公司治理长期稳定 | 第24页 |
2.4.3 双重代理冲突导致公司业绩下滑 | 第24页 |
2.4.4 双重代理冲突致使公司经营风险加剧 | 第24-25页 |
2.5 控制权争夺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5.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页 |
2.5.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5页 |
2.5.3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5-26页 |
2.5.4 产权理论 | 第26-27页 |
3 双重代理冲突背景下的雷士照明公司控制权争夺:案例介绍 | 第27-33页 |
3.1 雷士照明的公司情况简介 | 第27-29页 |
3.1.1 雷士照明公司简介 | 第27页 |
3.1.2 雷士照明公司治理结构基本介绍 | 第27-29页 |
3.2 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的双重代理冲突背景概述 | 第29-31页 |
3.2.1 创始人与外部投资者情况介绍 | 第29-31页 |
3.2.2 雷士照明“创始人-投资人”股东代理冲突 | 第31页 |
3.2.3 雷士照明“经营人-控制人”经营代理冲突 | 第31页 |
3.3 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的情况现状 | 第31-33页 |
3.3.1 创始人出局 | 第31-32页 |
3.3.2 外部投资者掌权 | 第32页 |
3.3.3 双重代理关系发生变化 | 第32-33页 |
4 双重代理冲突背景下的雷士照明公司控制权争夺:案例分析 | 第33-51页 |
4.1 双重代理冲突背景下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的制度背景 | 第33-35页 |
4.1.1 法律法规制度:外文法律允许辞退董事成员 | 第33页 |
4.1.2 公司治理制度:创始人“家长式”的管理作派 | 第33-34页 |
4.1.3 股权安排制度:缺乏创始人股权保护机制 | 第34-35页 |
4.1.4 外部监督制度:中小股东“用脚投票” | 第35页 |
4.2 双重代理冲突背景下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的战略动机 | 第35-37页 |
4.2.1 创始股东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动机 | 第35-36页 |
4.2.2 外部投资者的股东行动主义动机 | 第36页 |
4.2.3 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动机 | 第36-37页 |
4.3 双重代理冲突背景下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的发展进程 | 第37-41页 |
4.3.1 第一次控制权之争:创始人VS创始股东的股权代理冲突 | 第37-38页 |
4.3.2 第二次控制权之争:创始人VS机构投资者的经营代理冲突 | 第38-39页 |
4.3.3 第三次控制权之争:创始人VS战略投资者的经营代理冲突 | 第39-41页 |
4.4 双重代理冲突背景下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的实施机制 | 第41-43页 |
4.4.1 股权制衡机制:创始股东回购股票进行股权增持 | 第41-42页 |
4.4.2 利益相关者影响机制:创始股东发动供销商“逼宫”董事会 | 第42页 |
4.4.3 舆论约束机制:创投双方媒体论战,将矛盾公开化 | 第42-43页 |
4.4.4 董事会治理机制:外部投资者召开董事会,罢免创始团队 | 第43页 |
4.5 双重代理冲突背景下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的经济后果 | 第43-51页 |
4.5.1 控制权争夺破坏投资者信心,雷士照明股价剧烈下滑 | 第43-45页 |
4.5.2 控制权争夺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稳定,雷士照明融资成本上升 | 第45-46页 |
4.5.3 控制权争夺致使公司经营管理混乱,雷士照明经营能力下降 | 第46-47页 |
4.5.4 控制权争夺致使公司战略地位偏差,雷士照明盈利能力下滑 | 第47-51页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1-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5.1.1 企业过快增长及融资约束是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的主要根源 | 第51页 |
5.1.2 双重代理下的利益冲突是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的主要动因 | 第51页 |
5.1.3 其他利益相关者在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的影响不容忽视 | 第51-52页 |
5.1.4 外部投资者在雷士照明的治理地位日渐显著 | 第52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5.2.1 控制权代理双方应各司其职,做好充分沟通 | 第52页 |
5.2.2 拓展融资渠道,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 第52-53页 |
5.2.3 保护创始股东的权益,避免控制权过度稀释 | 第53页 |
5.2.4 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