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4.1 投资者权益保护 | 第13页 |
1.4.2 大股东掏空 | 第13页 |
1.4.3 长期零股利分配 | 第13-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和大股东掏空的相关文献研究 | 第15-17页 |
2.1.1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相关文献研究 | 第15页 |
2.1.2 大股东掏空相关文献研究 | 第15-16页 |
2.1.3 投资者权益保护和大股东掏空的相关文献研究 | 第16-17页 |
2.2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与股利政策相关文献研究 | 第17-19页 |
2.2.1 发放现金股利有利于投资者权益保护 | 第17-18页 |
2.2.2 发放现金股利不利于投资者权益保护 | 第18-19页 |
2.3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和零股利分配的相关文献研究 | 第19-20页 |
2.4 文献述评 | 第20-21页 |
3 理论分析框架 | 第21-23页 |
3.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3.1.1 “一鸟在手”理论 | 第21页 |
3.1.2 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3.1.3 控制权收益理论 | 第22页 |
3.2 本文理论分析框架 | 第22-23页 |
4 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4.1 我国中小股东保护现状 | 第23页 |
4.2 不分配股利现状 | 第23-25页 |
4.3 大股东掏空行为 | 第25-29页 |
4.3.1 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 第26-27页 |
4.3.2 非公允定价关联交易 | 第27页 |
4.3.3 利用上市公司进行借款担保 | 第27-28页 |
4.3.4 股利分配政策 | 第28页 |
4.3.5 总结 | 第28-29页 |
4.4 违规信息披露 | 第29页 |
4.5 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5 案例分析 | 第31-46页 |
5.1 案例背景简介 | 第31页 |
5.2 基本财务状况 | 第31-32页 |
5.3 零股利分配分析 | 第32-33页 |
5.4 大股东掏空行为 | 第33-37页 |
5.4.1 大股东支持行为 | 第33-34页 |
5.4.2 大股东掏空具体行为 | 第34-37页 |
5.5 违规信息披露 | 第37-38页 |
5.6 原因分析 | 第38-46页 |
5.6.1 实际控制人控股结构 | 第38-40页 |
5.6.2 前五大股东持股结构 | 第40-41页 |
5.6.3 大股东股权质押 | 第41页 |
5.6.4 股东大会参与方式 | 第41-42页 |
5.6.5 董事会、监事会结构 | 第42页 |
5.6.6 同对照公司比较 | 第42-46页 |
6、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 第46-4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6.2 相关建议 | 第46-49页 |
6.2.1 优化股权结构 | 第46-47页 |
6.2.2 强化股东大会作用 | 第47页 |
6.2.3 强化董事会职能 | 第47页 |
6.2.4 加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法律建设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