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团体辅导对中职新生心理健康及适应性的干预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1.1 问题提出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2.1 团体辅导第10-15页
    2.2 心理健康第15-17页
    2.3 适应性第17-18页
    2.4 国内外对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及适应性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第三章 实证研究第21-26页
    3.1 研究目的第21页
    3.2 研究假设第21页
    3.3 研究对象第21页
    3.4 研究方法第21-22页
    3.5 研究工具第22-23页
        3.5.1 中职卫校新生适应调查问卷第22页
        3.5.2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第22-23页
        3.5.3 团体单元反馈自评表第23页
        3.5.4 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量表第23页
        3.5.5 数据统计工具第23页
    3.6 研究步骤第23-24页
    3.7 团体辅导干预第24-26页
        3.7.1 团体的名称、目标及性质第24-25页
        3.7.2 团体辅导的时间、地点及人数第25页
        3.7.3 团体辅导的具体及方案第25-26页
        3.7.4 本次团体辅导的过程第26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6-33页
    4.1 样本情况第26页
    4.2 中职卫校新生适应调查问卷的结果第26-27页
    4.3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的结果第27-30页
    4.4 团体单元反馈自评表的结果第30-32页
    4.5 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量表的结果第32-33页
第五章 讨论第33-40页
    5.1 中职新生心理健康及适应性的状况第33页
    5.2 中职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第33-34页
    5.3 团体辅导对中职新生心理健康及适应性的干预效果第34-35页
    5.4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及团体辅导的目标第35-36页
        5.4.1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第35-36页
        5.4.2 团体辅导的目标第36页
    5.5 本次研究不足及工作展望第36-37页
        5.5.1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6-37页
        5.5.2 未来工作的展望第37页
    5.6 团体辅导之外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启示第37-39页
    5.7 研究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第42-5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iCl催化的2-四氢糠酸甲酯烯醇硅醚与醛的Aldol反应
下一篇:流动儿童就学状况调查与分析--以甘肃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