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有关增权理论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有关单亲家庭儿童人际交往困境的研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12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12-16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12-13页 |
(二)理论支持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项目简介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单亲家庭儿童人际困境分析 | 第16-20页 |
一、单亲家庭儿童人际困境的表现 | 第16-18页 |
(一)自我认知水平较低,交往态度被动 | 第16页 |
(二)情绪不稳,管理情绪能力欠缺 | 第16-17页 |
(三)人际交往技能缺乏 | 第17-18页 |
二、单亲家庭儿童人际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18-20页 |
(一)家庭因素 | 第18页 |
(二)同伴因素 | 第18-19页 |
(三)社区因素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单亲家庭儿童人际困境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 | 第20-27页 |
一、设计理念 | 第20页 |
(一)服务对象具有可塑性 | 第20页 |
(二)整合社区资源 | 第20页 |
(三)创造人际互动空间 | 第20页 |
二、服务对象选取 | 第20-21页 |
三、方案计划书 | 第21-27页 |
(一)服务目标 | 第21页 |
(二)活动时间 | 第21页 |
(三)单亲家庭儿童人际能力提升小组 | 第21-26页 |
(四)单亲家庭儿童人际困境个案辅导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社工介入过程分析——以《暖馨计划》项目淞泽组为例 | 第27-41页 |
一、准备阶段 | 第27-28页 |
(一)服务对象状况 | 第27页 |
(二)建立良好专业关系 | 第27-28页 |
(三)为服务对象建立档案 | 第28页 |
二、小组工作过程 | 第28-33页 |
(一)第一次小组活动 | 第28-29页 |
(二)第二次小组活动 | 第29-30页 |
(三)第三次小组活动 | 第30-31页 |
(四)第四次小组活动 | 第31-32页 |
(五)第五次小组活动 | 第32页 |
(六)第六次小组活动 | 第32-33页 |
三、个案工作过程 | 第33-41页 |
(一)案例一 | 第33-37页 |
(二)案例二 | 第37-41页 |
第五章 服务评估 | 第41-45页 |
一、评估方式 | 第41页 |
二、评估结果 | 第41-45页 |
(一)量表测评结果 | 第41-42页 |
(二)活动反馈表结果 | 第42-43页 |
(三)案主改善情况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5-48页 |
一、结论 | 第45页 |
二、讨论 | 第45-48页 |
(一)小组工作的不足 | 第45-46页 |
(二)个案工作的不足 | 第46-47页 |
(三)对解决单亲家庭儿童人际困境的建议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