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医疗服务制度论文

基于费用控制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以南昌市城镇职工医保为例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文献评述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1.4.1 本文的创新第17页
        1.4.2 本文的不足第17-18页
第二章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与支付方式的理论基础第18-31页
    2.1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相关理论第18-21页
        2.1.1 医疗保险需求与供给理论第18-19页
        2.1.2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第19-21页
        2.1.3 博弈论第21页
    2.2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概述第21-26页
        2.2.1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概念界定第21-22页
        2.2.2 不同支付方式的概念及利弊第22-25页
        2.2.3 支付方式混合模式的研究第25-26页
    2.3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机理分析第26-31页
        2.3.1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中医患保三方关系第26页
        2.3.2 各种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机理第26-31页
第三章 南昌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现状与效果分析第31-44页
    3.1 南昌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背景概况第31-32页
    3.2 南昌市城镇职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第32-37页
        3.2.1 南昌市城镇职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2-36页
        3.2.2 南昌市城镇职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特点第36-37页
    3.3 南昌市城镇职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费用控制的效果分析第37-42页
        3.3.1 医保统筹基金支出增速趋缓,基金运行平稳第37-38页
        3.3.2 有效控制住院费用增长率第38-39页
        3.3.3 个人自付比例降低,参保人利益得到保障第39-40页
        3.3.4 管理方式上实现四个改变第40-42页
    3.4 南昌市城镇职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第42-44页
        3.4.1 预算方案的编制需进一步精细化第42页
        3.4.2 病种分值表需要补充和完善第42页
        3.4.3 考核系数需要扩充指标和修订完善第42页
        3.4.4 医疗保险监控体系不够健全第42-44页
第四章 国内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经验借鉴第44-48页
    4.1 国外典型国家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第44-45页
        4.1.1 德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第44页
        4.1.2 美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第44页
        4.1.3 英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第44-45页
    4.2 国内典型城市医疗支付方式第45-46页
        4.2.1 上海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第45页
        4.2.2 北京市支付方式改革—“DRGs”第45-46页
        4.2.3 东莞市的支付方式—“按人头付费”第46页
    4.3 国内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经验借鉴第46-48页
        4.3.1 实行以总额为基础的混合支付方式第46页
        4.3.2 实行预付制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第46-47页
        4.3.3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DRGs”第47-48页
第五章 深化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政策建议第48-51页
    5.1 实现总量控制,确保收支平衡第48页
    5.2 限制个人负担,保障患者利益第48-49页
    5.3 立足病种和分值,体现医学科学性第49页
    5.4 管理上由被动变主动,方式上由微观转宏观第49-50页
    5.5 避免推诿重病,防止分解住院第50-51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1-52页
    6.1 研究结论第51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维数据不确定性可视化的方法研究与改进
下一篇:生态农业县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协调研究--以洪雅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