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数据不确定性可视化的方法研究与改进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2 不确定性可视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1.2.2 应用研究 | 第13-15页 |
1.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第15-16页 |
1.4 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知识总结 | 第18-33页 |
2.1 数据不确定性 | 第18-21页 |
2.1.1 概念 | 第18-20页 |
2.1.2 来源 | 第20-21页 |
2.2 数据不确定性的度量方法 | 第21-26页 |
2.2.1 基于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度量方法 | 第22-23页 |
2.2.2 基于熵的度量方法 | 第23-24页 |
2.2.3 基于粗糙集和模糊数学的度量方法 | 第24-25页 |
2.2.4 其他度量方法 | 第25-26页 |
2.3 数据不确定性可视化技术 | 第26-31页 |
2.3.1 不确定性可视化的映射流程 | 第26-28页 |
2.3.2 几种不确定性可视化方法分类 | 第28-30页 |
2.3.3 三种可视化评估理论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多维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其度量方法 | 第33-38页 |
3.1 多维数据及其不确定性 | 第33-34页 |
3.1.1 多维数据概念 | 第33页 |
3.1.2 多维数据的不确定性概念 | 第33-34页 |
3.2 实验用多维数据源 | 第34-35页 |
3.2.1 origin数据 | 第34页 |
3.2.2 Iris数据介绍 | 第34-35页 |
3.3 多维数据不确定性的度量方法 | 第35页 |
3.4 多维数据及其不确定性信息存储结构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改进的多维数据不确定性可视化方法 | 第38-59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改进的平行坐标系方法 | 第38-45页 |
4.2.1 平行坐标系方法介绍 | 第38-39页 |
4.2.2 改进的方法思想 | 第39页 |
4.2.3 额外轴添加方式 | 第39-41页 |
4.2.4 视觉变量添加方式 | 第41-42页 |
4.2.5 三维扩展方式 | 第42-44页 |
4.2.6 使用的交互式方法 | 第44-45页 |
4.2.7 方法评估 | 第45页 |
4.3 平行坐标系和散点图的结合 | 第45-50页 |
4.3.1 散点图介绍 | 第45-47页 |
4.3.2 改进的方法思想及其描述 | 第47页 |
4.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3.4 使用的交互式方法 | 第49页 |
4.3.5 方法评估 | 第49-50页 |
4.4 平行坐标系和星状图的结合 | 第50-53页 |
4.4.1 星状图介绍 | 第50页 |
4.4.2 改进的方法思想及其描述 | 第50-51页 |
4.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4.4 使用的交互式方法 | 第52-53页 |
4.4.5 方法评估 | 第53页 |
4.5 实际用户验证 | 第53-56页 |
4.6 三种可视化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 第56-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59-68页 |
5.1 实验平台设计框架 | 第59-60页 |
5.2 仿真环境搭建 | 第60-61页 |
5.3 相关功能模块说明 | 第61-65页 |
5.3.1 文件读取模块 | 第61-62页 |
5.3.2 可视方法选择模块 | 第62-63页 |
5.3.3 不确定性映射子模块 | 第63页 |
5.3.4 人机交互式设计模块 | 第63-65页 |
5.4 运行结果 | 第65页 |
5.5 存在的不足 | 第65-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