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学视野下的教师语言研究--以中学语文教师语言为例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一、绪论 | 第7-16页 |
| (一) 选题缘起和意义 | 第7-9页 |
| (二) 研究概述 | 第9-13页 |
| (三) 研究理论 | 第13-14页 |
| (四) 语料来源 | 第14-16页 |
| 二、教师语言语体的界定及类别 | 第16-30页 |
| (一) 教师语言语体的界定 | 第16-20页 |
| 1. 从表达形式分:口语体和书面语体 | 第16-17页 |
| 2. 从准备程度分:有准备和无准备性话语 | 第17-18页 |
| 3. 从交流形式分:独白体和对话体 | 第18-20页 |
| (二) 教师语言的语体分类 | 第20-21页 |
| (三) 影响教师语言语体形成的交际因素 | 第21-30页 |
| 1. 交际目的 | 第22-27页 |
| 2. 交际场合 | 第27-28页 |
| 3. 交际对象 | 第28-30页 |
| 三、教师语体的语言特点 | 第30-70页 |
| (一) 词语特点 | 第30-37页 |
| 1. 人称代词 | 第30-32页 |
| 2. 延时代词 | 第32-33页 |
| 3. 语气词 | 第33-34页 |
| 4. 术语词 | 第34-37页 |
| (二) 句子特点 | 第37-61页 |
| 1. 整散句和长短句 | 第38-41页 |
| 2. 问句 | 第41-51页 |
| 3. 祈使句 | 第51-53页 |
| 4. “把”字句和“将”字句 | 第53-55页 |
| 5. 半截话 | 第55-58页 |
| 6. 独立语 | 第58-61页 |
| (三) 修辞特点 | 第61-70页 |
| 1. 引用 | 第61-63页 |
| 2. 反复 | 第63-65页 |
| 3. 曲说 | 第65-67页 |
| 4. 设问 | 第67-70页 |
| 四、教师语体的伴随形式及特点 | 第70-80页 |
| (一) 有声的副语言 | 第70-74页 |
| 1. 副语言特征 | 第70-73页 |
| 2. 副语言的功能 | 第73-74页 |
| (二) 无声的体态语 | 第74-76页 |
| (三) 多媒体屏幕语言 | 第76-80页 |
| 五、结语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附录A 特级教师罗易《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 | 第83-86页 |
| 致谢 | 第86-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