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乳制品 | 第17页 |
2.1.2 营销效率 | 第17-18页 |
2.1.3 营销系统 | 第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2.1 关系营销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关键效率指标理论 | 第19页 |
2.3 营销效率评价方法 | 第19-21页 |
3 黑龙江省乳制品企业营销系统现状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1-32页 |
3.1 黑龙江省乳制品企业营销系统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3.1.1 黑龙江省乳制品企业生产系统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3.1.2 黑龙江省乳制品企业品牌营销系统现状分析 | 第22页 |
3.1.3 黑龙江省乳制品企业营销服务系统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3.1.4 乳制品营销效率与营销系统二者关系 | 第23页 |
3.2 黑龙江省乳制品企业营销效率评价指标选取 | 第23-30页 |
3.2.1 一级指标选取 | 第23-24页 |
3.2.2 二级指标选取 | 第24-25页 |
3.2.3 三级指标设计 | 第25-30页 |
3.3 乳制品企业市场营销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第30-32页 |
4 黑龙江省乳制品企业营销效率评价模型及效率评价 | 第32-48页 |
4.1 制品企业市场营销效率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2页 |
4.2 评价营销效率的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 | 第32-34页 |
4.2.1 构建评价营销效率的输出-C~2R模型 | 第33页 |
4.2.2 构建评价营销效率的输出-BCC模型 | 第33-34页 |
4.2.3 构建评价营销效率Malmquist指数模型 | 第34页 |
4.3 评价市场营销综合效率的主成分回归模型 | 第34-35页 |
4.3.1 构建评价市场营销综合效率的主成分模型 | 第35页 |
4.3.2 构建市场营销综合效率与主成分之间的回归模型 | 第35页 |
4.4 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的乳制品企业营销效率评价 | 第35-43页 |
4.4.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5-36页 |
4.4.2 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4.4.3 基于C~2R模型和BCC模型的静态营销效率评价 | 第37-41页 |
4.4.4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动态营销效率评价 | 第41-43页 |
4.5 基于主成分回归模型的乳制品企业市场营销效率评价 | 第43-48页 |
4.5.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3页 |
4.5.2 数据来源 | 第43页 |
4.5.3 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4.5.4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第44-48页 |
5 提升黑龙江省乳制品企业营销效率建议 | 第48-55页 |
5.1 高度重视企业研发和创新 | 第48页 |
5.1.1 提高企业研发技术 | 第48页 |
5.1.2 推进产品创新 | 第48页 |
5.2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 第48-51页 |
5.2.1 针对不同产品定位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 | 第48-49页 |
5.2.2 开展有效的宣传推广 | 第49-50页 |
5.2.3 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 第50-51页 |
5.3 加强科学管理以求提高营销运作效率 | 第51页 |
5.3.1 合理配置企业营销资源 | 第51页 |
5.3.2 建立完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 第51页 |
5.3.3 加强专业营销团队的建设 | 第51页 |
5.4 提升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能力 | 第51-54页 |
5.4.1 全面控制乳制品质量安全 | 第52页 |
5.4.2 完善与消费者信息沟通机制 | 第52-53页 |
5.4.3 基于便利性拓宽乳制品营销渠道 | 第53-54页 |
5.5 严格遵守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和准则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