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江苏省徐州市的调查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导论第9-21页
    一、问题缘起第9-10页
        (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运用课堂体态语的政策要求第9页
        (二)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第9-10页
        (三)提升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能力的实际需求第10页
        (四)选择江苏省徐州市的考虑第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7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第10-13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第13-16页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6-17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17-18页
        (一)农村小学第17页
        (二)青年教师第17-18页
        (三)课堂体态语第18页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18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9-21页
        (一)研究思路第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教师课堂体态语的相关理论分析第21-32页
    一、教师课堂体态语的理论依据第21-24页
        (一)皮亚杰身心发展阶段理论第21页
        (二)脑科学理论第21-22页
        (三)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理论第22-23页
        (四)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第23-24页
        (五)教育四因素理论第24页
    二、教师课堂体态语概说第24-32页
        (一)教师课堂体态语的构成第24-27页
        (二)教师课堂体态语的特点第27-29页
        (三)教师课堂体态语的功能第29-32页
第三章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状况调查第32-42页
    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基本情况第32-33页
        (一)性别与年龄第32-33页
        (二)学历第33页
        (三)教龄第33页
    二、农村小学生基本情况第33-35页
        (一)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第34页
        (二)小学生思维的特点第34页
        (三)小学生情感的特点第34-35页
        (四)小学生意志力的特点第35页
    三、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现状调查结果第35-42页
        (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头势语运用状况第35-38页
        (二)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身势语运用状况第38-39页
        (三)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服饰语运用状况第39-41页
        (四)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空间距离语运用状况第41-42页
第四章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2-51页
    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2-45页
        (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头势语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二)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身势语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3-44页
        (三)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服饰语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4页
        (四)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空间距离语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4-45页
    二、影响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的原因分析第45-51页
        (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分析第45-48页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分析第48-49页
        (三)教育行政部门方面的原因分析第49-51页
第五章 提升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能力的策略第51-55页
    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自我提升课堂体态语运用能力的策略第51-53页
        (一)恰当运用教师课堂体态语的六大原则第51-52页
        (二)提高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能力的方法第52-53页
    二、农村小学提升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能力的策略第53页
        (一)营造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的浓厚氛围第53页
        (二)加强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的专业指导第53页
    三、教育行政部门提升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能力的策略第53-55页
        (一)构建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有效运用课堂体态语的相关制度第54页
        (二)提供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有效运用课堂体态语的物质保障第54-55页
结束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A第59-61页
附录B第61-63页
附录C第63-64页
致谢第64-67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园集体教学生命意义的审视
下一篇:黑龙江省乳制品企业营销效率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