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材论文--算术、计算论文

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1页
        (一)理论意义第11页
        (二)实践意义第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5页
        (一)回应行为类型的研究第11-12页
        (二)回应行为作用的研究第12-13页
        (三)回应行为现存问题的研究第13-14页
        (四)有效回应特征的研究第14-15页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一)集体教学活动第15页
        (二)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第15-16页
        (三)回应行为第16页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一章 研究设计第17-24页
    一、研究目的第17页
    二、研究对象第17页
    三、研究方法第17页
        (一)观察法第17页
        (二)文献法第17页
    四、分析维度第17-24页
第二章 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的现状与分析第24-38页
    一、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方式第24-25页
    二、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对象第25-26页
    三、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指向第26-28页
    四、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类型第28-38页
第三章 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回应行为存在的问题第38-45页
    一、教师倾向采取言语回应方式,忽视非言语回应方式第38页
    二、教师回应行为的不公正第38-40页
        (一)教师偏向回应积极主动的幼儿第38-39页
        (二)教师偏向回应距离自己近及座位位置位于中间的幼儿第39页
        (三)教师重复回应个别能力高的幼儿第39页
        (四)教师不能公平回应不同性别的幼儿第39-40页
    三、教师在回应过程中忽视幼儿思维能力及数学兴趣的发展第40-42页
    四、教师回应行为类型单一,回应质量低第42-45页
第四章 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回应行为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第45-49页
    一、外在客观原因第45-46页
        (一)班级幼儿数量第45页
        (二)幼儿座位位置及离教师的距离第45页
        (三)教师自身的位置第45页
        (四)幼儿个体差异第45-46页
    二、内在主观原因第46-49页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第46-47页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第47-48页
        (三)教师的反思行为第48-49页
第五章 提高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水平的建议第49-56页
    一、提高非言语回应行为的运用能力第49-50页
    二、深入了解每位幼儿,公平对待每位幼儿第50-51页
        (一)深入了解每位幼儿第50-51页
        (二)公平对待每位幼儿第51页
    三、通过回应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的学习兴趣第51-53页
    四、综合运用多种回应类型,提高回应行为的有效性第53-54页
    五、完善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第54页
    六、提高反思能力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一、对教师回应行为的思考第56页
    二、对研究者自身的反思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体酸磷酸硼催化成炭阻燃环氧树脂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向后看”—论古典诗词影响下的琼瑶歌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