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1页
    1.1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优点和发展概况第8页
    1.2 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的研究现状第8-9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9-11页
2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理论方法第11-17页
    2.1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11-13页
        2.1.1 弹性静力法第11页
        2.1.2 反应谱法第11-12页
        2.1.3 时程反应法第12-13页
    2.2 结构响应的两种积分方法第13-17页
        2.2.1 振型叠加法第14-15页
        2.2.2 直接积分法第15-17页
3 桩土耦合作用的模拟和自振特性计算第17-24页
    3.1 有限元建模第17-18页
    3.2 桩土耦合作用模拟说明第18-21页
        3.2.1 模拟方式第18-19页
        3.2.2“m”法中比例系数取值第19-21页
    3.3 南河特大桥的自振特性分析第21-23页
        3.3.1 自振频率的计算原理第21-22页
        3.3.2 自振特性分析结果第22-23页
    3.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4 南河特大桥动态时程分析第24-42页
    4.1 地震波的选取和调整第24-27页
    4.2 纵向地震波作用下动态时程分析结果第27-34页
        4.2.1 位移结果第28-30页
        4.2.2 内力结果第30-34页
    4.3 三维地震波作用下动态时程分析结果第34-41页
        4.3.1 位移结果第34-36页
        4.3.2 内力结果第36-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5 基于简化方式的地震响应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第42-59页
    5.1 纵向地震波激励下两种方案结果对比第42-45页
        5.1.1 位移结果对比分析第42-43页
        5.1.2 内力结果对比分析第43-45页
    5.2 三维地震波激励下两种方案结果对比第45-48页
        5.2.1 位移结果对比分析第45-46页
        5.2.2 内力结果对比分析第46-48页
    5.3 影响桥梁地震响应的因素的研究第48-57页
        5.3.1 桩底约束方式的影响第48-51页
        5.3.2 地震波输入角度的影响第51-54页
        5.3.3 阻尼比的影响第54-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6 基于Pushover计算的抗震性能评价第59-71页
    6.1 材料的本构模型第59-60页
        6.1.1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第59页
        6.1.2 钢材的本构模型第59-60页
    6.2 利用M-φ曲线求解屈服弯矩和屈服曲率第60-61页
    6.3 Pushover侧向力加载模式第61-62页
    6.4 Pushover曲线转化能力谱曲线第62-64页
    6.5 南河特大桥桥墩Pushover计算第64-70页
        6.5.1 模型的建立第64-66页
        6.5.2 结构的能力曲线和能力谱曲线第66-68页
        6.5.3 结构的性能点第68-69页
        6.5.4 桥墩的容许位移求解及抗震评价第69-70页
    6.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7.1 结论第71-72页
    7.2 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变形研究
下一篇:铁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阶段及运营期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