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食用油脂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食用油中植物甾醇氧化物风险评估、劣变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致谢第5-12页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缩略词表第17-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6页
    1.1 植物甾醇氧化物概述第19-20页
    1.2 POPs的生理作用第20-23页
        1.2.1 生理毒性第20-23页
        1.2.2 其他生理作用第23页
    1.3 食品中POPs的形成机理第23-27页
        1.3.1 热氧化第24-26页
        1.3.2 光氧化第26-27页
    1.4 食品中POPs的检测第27-33页
        1.4.1 预处理方法第27-29页
        1.4.2 检测方法第29-33页
    1.5 本论文的立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3-36页
        1.5.1 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33-34页
        1.5.2 研究内容第34-35页
        1.5.3 技术路线第35-36页
第二章 食用油中植物甾醇氧化物检测方法的建立第36-56页
    2.1 引言第36页
    2.2 材料与设备第36-38页
        2.2.1 实验原料第36页
        2.2.2 实验试剂第36-37页
        2.2.3 实验耗材第37页
        2.2.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7-38页
    2.3 试验方法第38-40页
        2.3.1 样品预处理方法第38页
        2.3.2 GC分离条件第38页
        2.3.3 MS检测条件第38-40页
    2.4 方法学验证第40-41页
        2.4.1 线性第40页
        2.4.2 检测限和定量限第40-41页
        2.4.3 回收率和精密度第41页
        2.4.4 数据处理和分析第41页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53页
        2.5.1 质谱条件优化第41页
        2.5.2 色谱条件优化第41-43页
        2.5.3 固相萃取方法优化第43页
        2.5.4 衍生化方法优化第43-50页
        2.5.5 方法学验证第50-51页
        2.5.6 方法的应用第51-53页
    2.6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三章 烘焙食品中植物甾醇氧化物的风险评估第56-70页
    3.1 引言第56页
    3.2 材料与设备第56-57页
        3.2.1 实验原料第56页
        3.2.2 实验试剂第56-57页
        3.2.3 实验耗材第57页
        3.2.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57页
    3.3 试验方法第57-59页
        3.3.1 样品采集第58页
        3.3.2 油脂含量检测第58页
        3.3.3 PS含量检测第58页
        3.3.4 POPs含量检测第58-59页
    3.4 风险评估第59-60页
        3.4.1 暴露评估第59页
        3.4.2 风险评估第59-60页
        3.4.3 统计分析第60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0-69页
        3.5.1 烘焙食品中油脂含量第60-62页
        3.5.2 烘焙食品中PS含量第62页
        3.5.3 烘焙食品中POPs含量第62-63页
        3.5.4 烘焙食品中POPs暴露评估第63-66页
        3.5.5 烘焙食品中POPs风险评估第66页
        3.5.6 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第66-69页
    3.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外部因素对植物甾醇劣变的影响机理研究第70-98页
    4.1 引言第70页
    4.2 材料与设备第70-72页
        4.2.1 实验原料第70-71页
        4.2.2 实验试剂第71页
        4.2.3 实验耗材第71页
        4.2.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71-72页
    4.3 试验方法第72-75页
        4.3.1 样品处理第72-73页
        4.3.2 过氧化值(PV值)检测第73-74页
        4.3.3 PS含量检测第74页
        4.3.4 POPs含量检测第74页
        4.3.5 甾烯含量检测第74页
        4.3.6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74-75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5-97页
        4.4.1 光照强度对PS劣变的影响第75-80页
        4.4.2 加热温度对PS劣变的影响第80-85页
        4.4.3 金属离子对PS劣变的影响第85-92页
        4.4.4 脂质组成对PS劣变的影响第92-97页
    4.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五章 自身结构对植物甾醇劣变的影响机理研究第98-118页
    5.1 引言第98页
    5.2 材料与设备第98-101页
        5.2.1 实验原料第98页
        5.2.2 实验试剂第98-99页
        5.2.3 实验耗材第99页
        5.2.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99-101页
    5.3 试验方法第101-103页
        5.3.1 样品制备第101页
        5.3.2 PS含量检测第101页
        5.3.3 PS劣变动力学研究第101页
        5.3.4 PS结构与其热稳定性的QSAR模型研究第101-103页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3-116页
        5.4.1 不同结构PS的热劣变规律第103-111页
        5.4.2 PS结构与其热稳定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第111-116页
    5.5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六章 抗氧化剂对植物甾醇劣变的抑制作用研究第118-130页
    6.1 引言第118页
    6.2 材料与设备第118-119页
        6.2.1 实验原料第118页
        6.2.2 实验试剂第118-119页
        6.2.3 实验耗材第119页
        6.2.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119页
    6.3 试验方法第119-120页
        6.3.1 样品处理第119-120页
        6.3.2 过氧化值(PV值)检测第120页
        6.3.3 PS含量检测第120页
        6.3.4 POPs含量检测第120页
        6.3.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20页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0-129页
        6.4.1 抗氧化剂对食用油中PV值的影响第120-121页
        6.4.2 抗氧化剂对食用油中PS劣变的影响第121-123页
        6.4.3 抗氧化剂对食用油中POPs生成的影响第123-126页
        6.4.4 抗氧化剂对食用油中PS劣变动力学的影响第126-129页
    6.5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七章 总结、创新点及展望第130-133页
    7.1 全文总结第130-131页
    7.2 本文创新点第131页
    7.3 研究展望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4页
作者简历第144页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44-146页
攻读博士期间获奖情况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蛋鸡穿戴式无线体温感知设备的开发及体温监测实验研究
下一篇:梨糖度可见/近红外光谱实时检测样品非相关因素影响及模型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