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导论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主要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二、边疆治理中基层教育作用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6-30页 |
(一) 边疆的概念及现实特点 | 第16-19页 |
1. 边疆的概念及组成 | 第16-17页 |
2. 内蒙古边疆基层的现实特点 | 第17-19页 |
(二) 基层教育的概念及其构成 | 第19-21页 |
1. 教育的概念及其功能 | 第19-20页 |
2. 基层教育的概念及其构成 | 第20-21页 |
(三) 边疆治理中基层教育作用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1. 边疆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2. 公民教育思想 | 第22-23页 |
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四) 基层教育对于巩固促进边疆治理的积极作用 | 第24-30页 |
1. 边疆治理的突出问题是基层治理 | 第24-25页 |
2. 边疆基层治理的核心要素是对公民的培育与发展 | 第25-28页 |
3. 教育是实现边疆长效治理的重要途径 | 第28-30页 |
三、边疆治理视角下包头市达茂旗基层教育作用发挥存在问题 | 第30-40页 |
(一) 基层教育陷入部门主义 | 第30-33页 |
1. 基层教育局限于以学校为单位完成任务 | 第30-31页 |
2. 社会部门缺乏在公民教育中的主动参与 | 第31-33页 |
(二) 基层教育呈现萎缩态势 | 第33-37页 |
1. 基层办学规模总体在缩小 | 第33-35页 |
2. 基层学校师资水平与城市地区差距在拉大 | 第35-36页 |
3. 基层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在下降 | 第36-37页 |
(三) 基层教育社会功能发挥不足 | 第37-40页 |
1. 基层教育的经济功能不强 | 第37-38页 |
2. 基层教育的政治功能不力 | 第38页 |
3. 基层教育的文化功能不够 | 第38-40页 |
四、达茂旗基层教育作用欠缺的原因分析 | 第40-46页 |
(一) 基层教育政策缺乏整体谋划与协调意识 | 第40-41页 |
1. 基层教育缺少对地域内受教育者的整体认识 | 第40页 |
2. 公共政策缺乏对本地区人力资源建设与储备的长远谋划 | 第40-41页 |
2. 基层办学缺少参与构建公民教育全链条的认识 | 第41页 |
(二) 教育政策落实未能良好兼顾边疆基层需求 | 第41-43页 |
1. 教育淡忘了支持边疆基层建设的初心 | 第41-42页 |
2. 教育弱化了促进边疆基层稳固的本职 | 第42-43页 |
3. 教育没有参与到边疆基层文化戍边的建设中来 | 第43页 |
(三) 教育工作内卷化、公共责任主动意识降低 | 第43-44页 |
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割裂 | 第43页 |
2. 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割裂 | 第43-44页 |
3. 书本教育与实践教育割裂 | 第44页 |
4. 教书与育人割裂 | 第44页 |
(四) 基层教育政策创新缺乏理解支持保障 | 第44-46页 |
1. 基层教育改革“改不动、革不新” | 第44-45页 |
2. 基层教育缺乏产生教育家的土壤 | 第45-46页 |
五、边疆治理中增强基层教育作用的对策分析 | 第46-51页 |
(一) 以系统思维谋划基层教育 | 第46-47页 |
1. 统一目标、深化认识 | 第46页 |
2. 统筹协调、互为支撑 | 第46-47页 |
3. 提高重视、长期推动 | 第47页 |
(二) 以务实思维推进基层教育 | 第47-49页 |
1. 适应沿边地区需要 | 第47-48页 |
2. 适应基层社会特点 | 第48页 |
3. 适应当前客观条件 | 第48-49页 |
(三) 以发展思维促进基层教育 | 第49-51页 |
1. 教育核心是育人 | 第49页 |
2. 教育本质属公共 | 第49-50页 |
3. 教育着眼在未来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