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语文”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陶冶语文”教学的阐释 | 第12-23页 |
(一)“陶冶语文”教学的内涵 | 第12-15页 |
(二)“陶冶语文”教学的意义 | 第15-23页 |
1.有利于改变工具性的教学观念 | 第15-17页 |
2.有利于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 第17-20页 |
3.有利于实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 第20-23页 |
二、“陶冶语文”教学的要求 | 第23-31页 |
(一)陶冶的形象性 | 第23-25页 |
(二)陶冶的交流性 | 第25-28页 |
(三)陶冶的和谐性 | 第28-31页 |
三、“陶冶语文”教学的要素 | 第31-40页 |
(一)陶冶的语言美要素 | 第31-32页 |
(二)陶冶的形象美要素 | 第32-35页 |
(三)陶冶的意境美要素 | 第35-37页 |
(四)陶冶的意蕴美要素 | 第37-40页 |
四、“陶冶语文”教学的方法 | 第40-66页 |
(一)陶冶式诵读教学 | 第40-46页 |
1.熟练掌握诵读技巧 | 第40-42页 |
2.采取多种诵读形式 | 第42-46页 |
(二)陶冶式情境教学 | 第46-57页 |
1.借助画面再现情境 | 第47-51页 |
2.借助生活体会情境 | 第51-53页 |
3、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 第53-54页 |
4、借助音乐渲染情境 | 第54-57页 |
(三)陶冶式情感教学 | 第57-66页 |
1.以情激情,引起情感共鸣 | 第58-60页 |
2、真诚评价,促进情感和谐 | 第60-63页 |
3、课外延伸,增进情感渗透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注释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