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浮筏隔振技术及其研究与发展 | 第12-16页 |
| ·浮筏隔振技术 | 第12-13页 |
| ·浮筏隔振技术在国外的研究与发展 | 第13-14页 |
| ·浮筏隔振技术在国内的研究与发展 | 第14-16页 |
| ·半主动控制技术及其研究与发展 | 第16-22页 |
| ·振动控制及其方法 | 第16-17页 |
| ·振动控制技术 | 第17-19页 |
| ·半主动控制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 | 第19-2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22-23页 |
| 第2章 可控浮筏隔振试验系统设计 | 第23-33页 |
| ·浮筏隔振试验系统分析 | 第23-24页 |
| ·试验系统各组成部分 | 第24-27页 |
| ·机组 | 第24页 |
| ·筏体 | 第24-25页 |
| ·基础 | 第25页 |
| ·隔振弹簧 | 第25-26页 |
| ·可控阻尼器 | 第26-27页 |
| ·模拟振源设计 | 第27-31页 |
| ·模拟振源工作原理 | 第27-29页 |
| ·偏心块与激振力的计算 | 第29-30页 |
| ·模拟振源结构设计 | 第30-31页 |
| ·可控浮筏隔振试验系统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可控阻尼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 第33-51页 |
| ·可控阻尼器的性能测试 | 第33-35页 |
| ·控阻尼器示功特性试验 | 第35-41页 |
| ·可控阻尼器速度特性试验 | 第41-48页 |
| ·可控阻尼器功耗特性试验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隔振效果评价与隔振系统特性及半主动开关控制浮筏隔振的基本控制原则 | 第51-65页 |
| ·隔振效果评价 | 第51-53页 |
| ·隔振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 第51-52页 |
| ·振级落差的评价方法 | 第52-53页 |
| ·隔振系统的隔振特性 | 第53-61页 |
| ·单层隔振系统特性 | 第54-55页 |
| ·双层隔振系统特性 | 第55-57页 |
| ·浮筏隔振系统特性 | 第57-59页 |
| ·多层隔振系统特性 | 第59-61页 |
| ·半主动控制浮筏隔振系统的基本控制原则 | 第61-64页 |
| ·半主动控制隔振方法 | 第61-63页 |
| ·浮筏隔振系统的半主动控制原则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可控浮筏隔振系统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65-77页 |
| ·试验方案 | 第65-66页 |
| ·试验内容 | 第66-67页 |
| ·试验数据 | 第67-75页 |
| ·试验一的试验数据及处理 | 第67-69页 |
| ·试验二的试验数据及处理 | 第69-71页 |
| ·试验三的试验数据及处理 | 第71-75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6章 可控浮筏隔振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 第77-93页 |
| ·软件简介 | 第77-79页 |
| ·MATLAB数学软件 | 第77页 |
| ·ADAMS仿真软件 | 第77-79页 |
| ·试验系统的模型建立 | 第79-81页 |
| ·可控浮筏隔振试验系统的三自由度模型 | 第79-80页 |
| ·可控浮筏隔振试验系统的ADAMS建模 | 第80-81页 |
| ·基于三自由度模型的可控浮筏隔振试验系统隔振特性分析 | 第81-85页 |
| ·第一组数据下的可控浮筏隔振试验系统的隔振特性 | 第81-82页 |
| ·第二组数据下的可控浮筏隔振试验系统的隔振特性 | 第82-83页 |
| ·第三组数据下的可控浮筏隔振试验系统的隔振特性 | 第83-85页 |
| ·基于ADAMS的可控浮筏隔振试验系统仿真分析 | 第85-90页 |
| ·第一种仿真条件下的ADAMS模型的仿真 | 第86-87页 |
| ·第二种仿真条件下的ADAMS模型的仿真 | 第87-88页 |
| ·第三种仿真条件下的ADAMS模型的仿真 | 第88-90页 |
| ·可控浮筏隔振系统理论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90-91页 |
| ·可控浮筏隔振系统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91-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93-94页 |
| ·课题展望 | 第94-95页 |
| 附录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