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中职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一、选题缘由及背景第10-13页
  (一) 选题缘由第10-11页
  (二) 选题背景第11-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一) 国内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二) 国外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第17-20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0-21页
  (一) 研究思路第20页
  (二) 研究方法第20-21页
 四、研究的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中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概述第22-38页
 一、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第22-27页
  (一) 理论基础第22-24页
  (二) 相关概念第24-27页
 二、中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第27-32页
  (一) 培养目标第27页
  (二) 办学主体第27-28页
  (三) 课程设置和实施第28页
  (四) 校内外实训基地第28-29页
  (五) 师资队伍第29-31页
  (六) 管理制度第31-32页
  (七) 评价方式第32页
 三、中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第32-33页
  (一)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32页
  (二) 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第32-33页
  (三) 对学生就业成长的保障作用第33页
 四、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第33-38页
  (一) 取得的成绩第33-35页
  (二) 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第三章 中职学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为例)第38-51页
 一、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件第39-41页
  (一) 用人单位需求、学生愿意以及学校有提供相关教学的能力第39页
  (二) 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及合作培养协议第39-40页
  (三)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第40页
  (四) 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第40页
  (五) 学校按协议提供合格的学生,企业按协议安排学生就业第40-41页
 二、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及内容第41页
 三、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及初步成效第41-49页
  (一) 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及特点第42-43页
  (二) 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轨制”的内涵第43-44页
  (三) 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滚动式”教学的基本设计第44-48页
  (四) 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初见成效第48-49页
 四、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解决好的几个关键问题第49-51页
  (一) 要确保学生完成合作培养计划的所有学业第49页
  (二) 要正确处理好学生就业与考高职的矛盾第49页
  (三) 要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变化,适时推进“企业校区”第49-51页
第四章 优化中职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第51-58页
 一、优化“平台+模块”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第51-52页
  (一) 注重人文素质,提升文化底蕴第51页
  (二) 实行订单培养,实现名企就业第51-52页
 二、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第52-54页
  (一) “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课程体系第52-53页
  (二) “界域式”课程体系第53页
  (三) “双线运行”课程体系第53-54页
 三、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第54-55页
  (一) 专业带头人培养第55页
  (二) 骨干教师培养第55页
  (三) 行业“大师”工作室建设第55页
  (四)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第55页
 四、开发网络课程,搭建开放式专业网络课程平台第55-56页
 五、构建“网络微格”的校内实训基地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录1:校企合作“订单班”协议书第61-63页
附录2:学生教学(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制度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中国大学校长的公共责任及其实现路径
下一篇:成人教育学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M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