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20世纪80年代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页 |
·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10页 |
·21世纪初至今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释题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语料的来源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的内部研究 | 第14-30页 |
·“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中时量成分的语法性质及语义指向 | 第14-16页 |
·时量成分的语法性质 | 第14-15页 |
·时量成分的语义指向 | 第15-16页 |
·宾语的语义类型 | 第16-18页 |
·“动词+(了1)+时量成分+宾语+(了2)”结构中“了1”、“了2”的语法意义 | 第18-21页 |
·“了1”在该结构中的作用 | 第18-20页 |
·“了2”在该结构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动词+时量成分+(的)+宾语”结构中“的”的隐现规律 | 第21-25页 |
·从语法学角度来看 | 第21-23页 |
·从音韵学角度来看 | 第23页 |
·从语用学角度来看 | 第23-25页 |
·“动词+时量成分+的+宾语”结构的歧义 | 第25-30页 |
·与动词的性质有关 | 第25-26页 |
·与名词的性质及认知因素有关 | 第26-27页 |
·与时量成分的大小有关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动词+时量成分+宾语”与“动词+宾语+时量成分”的关系 | 第30-36页 |
·“动词+时量成分+宾语”、“动词+宾语+时量成分”的结构差异 | 第30页 |
·“动词+时量成分+宾语”、“动词+宾语+时量成分”的语义差异 | 第30-32页 |
·“动词+时量成分+宾语”与“动词+宾语+时量成分”的转换规律 | 第32-36页 |
·“动词+时量成分+宾语”和“动词+宾语+时量成分”能自由转换的情况 | 第32页 |
·“动词+时量成分+宾语”不能自由转换成“动词+宾语+时量成分”的情况 | 第32-35页 |
·有些“动词+时量成分+宾语”不能自由转换成“动词+宾语+时量成分”的原因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汉语“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与英语同义形式的比较 | 第36-46页 |
·英汉“动词+时量成分+宾语”同义结构的表达形式及翻译之比较 | 第36-40页 |
·英汉“动词+时量成分+宾语”同义结构的表达形式之比较 | 第36-39页 |
·英汉“动词+时量成分+宾语”同义结构翻译之比较 | 第39-40页 |
·英汉“动词+时量成分+宾语”同义结构表达形式及翻译并非一一对应的原因 | 第40-4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6-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