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一、 国内对产权交易的研究 | 第13-17页 |
二、 国外对产权交易的研究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一、 本文研究的重点 | 第18-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三、 论文框架结构 | 第20页 |
四、 本文的创新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第一节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涉及的基本概念 | 第21-24页 |
一、 产权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二、 企业国有产权的概念 | 第22-23页 |
三、 产权交易的概念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相关理论 | 第24-29页 |
一、 产权理论 | 第24-25页 |
二、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5-27页 |
三、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基本制度 | 第29-43页 |
第一节 我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及发展 | 第29-36页 |
一、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与产权交易市场 | 第29-31页 |
二、 上海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31-34页 |
三、 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我国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准备阶段的基本制度 | 第36-38页 |
一、 产权交易准备阶段的基础工作 | 第36-37页 |
二、 产权交易的内部程序及审批程序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我国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实施阶段的基本制度 | 第38-41页 |
一、 目前我国产权市场产权交易的基本方式 | 第38-39页 |
二、 国有产权交易的流程 | 第39-41页 |
第四节 我国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履约阶段的基本制度 | 第41-43页 |
一、 支付交易价款 | 第41页 |
二、 办理工商变更 | 第41页 |
三、 涉及股权变更的税负 | 第41-42页 |
四、 例外情况:需要经相关部门的批准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某置业有限公司 50%股权转让项目案例分析 | 第43-61页 |
第一节 国有产权交易制度中的主要交易成本结构分析 | 第43-47页 |
一、 财务审计 | 第44页 |
二、 资产评估 | 第44-45页 |
三、 法律鉴证 | 第45页 |
四、 产权交易市场相关服务 | 第45-47页 |
第二节 转让方的具体成本识别与效益分析 | 第47-49页 |
一、 转让方的交易成本识别 | 第47-48页 |
二、 转让方交易成本和效益分析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意向)受让方的具体成本识别与效益分析 | 第49-53页 |
一、 国有产权(意向)受让方的成本概述 | 第49-50页 |
二、 受让方——B 国有公司的成本识别与效益分析 | 第50-52页 |
三、 意向受让方——A 外资企业的成本识别与分析 | 第52页 |
四、 意向受让方——C 民营企业的成本识别与分析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当前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分析 | 第53-61页 |
一、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准备阶段制度规范不明确 | 第53-54页 |
二、 信息公开机制初步完善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功能 | 第54-56页 |
三、 收费体制存在不合理性 | 第56-57页 |
四、 市场服务内容总体单薄 | 第57-59页 |
五、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制度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以及改革的局限 | 第59-61页 |
第五章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制度的优化 | 第61-67页 |
第一节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场外制度的完善 | 第61-63页 |
一、 完善进场交易前的制度规范 | 第61-62页 |
二、 建立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 | 第62-63页 |
第二节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市场制度的完善 | 第63-67页 |
一、 完善市场监管制度 | 第63-64页 |
二、 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推动区域大市场形成 | 第64-65页 |
三、 梳理产权经纪机构和交易所的收费标准 | 第65页 |
四、 充分发挥市场服务功能 | 第65-66页 |
五、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中介服务水平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