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振动特性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EPS 概述 | 第13-1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有限元建模 | 第19-33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 ·有限元理论概述 | 第19页 |
| ·有限元分析的求解一般步骤 | 第19-21页 |
| ·有限元建模软件介绍 | 第21-24页 |
| ·ALTAIR.HyperWorks 软件简介 | 第22-24页 |
| ·MSC.Nastran 软件简介 | 第24页 |
| ·EPS 和仪表板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4-32页 |
| ·CAD 模型导入与清理 | 第25-26页 |
| ·单元材料属性 | 第26页 |
| ·单元类型选择和网格划分 | 第26-28页 |
| ·建模中关键点处理 | 第28-30页 |
| ·单元质量检查 | 第30-31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EPS 模态分析以及优化设计 | 第33-54页 |
|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 ·EPS 模态分析 | 第35-42页 |
| ·EPS 理论模态分析 | 第35-38页 |
| ·EPS 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38-42页 |
| ·EPS 振源激励分析与措施 | 第42-44页 |
| ·助力电机的力矩波动激励 | 第42-43页 |
| ·制动抖动激励 | 第43-44页 |
| ·发动机和路面激励 | 第44页 |
| ·优化基本知识 | 第44-46页 |
| ·灵敏度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 ·结构优化基本过程 | 第45-46页 |
| ·EPS 优化设计 | 第46-49页 |
| ·优化后的 EPS 静态性能分析 | 第49-53页 |
| ·优化后 EPS 约束模态分析 | 第49-50页 |
| ·优化后 EPS 静强度分析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EPS 系统整车模型及振动分析 | 第54-63页 |
| ·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理论基础 | 第54页 |
| ·ADAMS/Car 介绍 | 第54-56页 |
| ·刚柔耦合整车模型建立 | 第56-60页 |
| ·EPS 振动仿真分析 | 第60-62页 |
| ·转向盘在各个工况下仿真 | 第60-62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 ·本文总结 | 第63页 |
|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参加课题 | 第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