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字典类型及其分布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现代汉语字典范畴及其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现代汉语字典的范畴 | 第11-12页 |
·现代汉语字典类型研究现状 | 第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实践价值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4页 |
·国外辞书类型学理论 | 第14页 |
·国内字典类型理论 | 第14页 |
·汉语的字词理论 | 第14页 |
第四节 研究材料 | 第14-15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比较的方法 | 第15页 |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页 |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现代汉语字典类型理论基础 | 第16-29页 |
第一节 辞书类型学理论 | 第16-21页 |
·国外主要的辞书类型学理论 | 第16-18页 |
·国内主要的字典类型学理论 | 第18-21页 |
·辞书学理论关照下的字典类型理论 | 第18-19页 |
·直接涉及字典类型的辞书类型理论 | 第19-20页 |
·从字典本身出发的字典类型理论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现代汉语字典分类理论 | 第21-22页 |
·字典和词典的区别 | 第21-22页 |
·字典分类的原则 | 第22页 |
·字典类型划分是具有多元性的 | 第22页 |
·字典类型划分是具有相对性的 | 第22页 |
·字典类型划分是具有交叉性的 | 第22页 |
第三节 现代汉语字典分类体系 | 第22-29页 |
·本体视角 | 第23-28页 |
·本体视角下划分字典类型的理据 | 第23页 |
·本体视角下的字典类型体系 | 第23-28页 |
·读者视角 | 第28-29页 |
·读者视角下划分字典类型的理据 | 第28页 |
·读者视角下的字典类型体系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现代汉语字典类型分布状况 | 第29-48页 |
第一节 萌芽时期字典分布状况 | 第30-31页 |
·萌芽时期字典发展背景 | 第30页 |
·萌芽时期字典分布状况 | 第30-31页 |
·萌芽时期字典分布特点 | 第31页 |
第二节 发展时期字典分布状况 | 第31-34页 |
·发展时期字典发展背景 | 第31-32页 |
·发展时期字典分布状况 | 第32-34页 |
·发展时期字典分布特点 | 第34页 |
第三节 萧条时期字典分布状况 | 第34-36页 |
·萧条时期字典发展背景 | 第34-35页 |
·萧条时期字典分布状况 | 第35-36页 |
·萧条时期字典分布特点 | 第36页 |
第四节 转型停滞时期字典分布状况 | 第36-40页 |
·转型停滞时期字典发展背景 | 第36页 |
·转型停滞时期字典分布状况 | 第36-39页 |
·转型停滞时期字典分布特点 | 第39-40页 |
第五节 复兴与繁荣时期字典分布状况 | 第40-48页 |
·复兴与繁荣时期字典发展背景 | 第40页 |
·复兴与繁荣时期字典分布状况 | 第40-47页 |
·复兴与繁荣时期字典分布特点 | 第47-48页 |
第三章 现代汉语字典类型分布历时演变 | 第48-56页 |
第一节 本体视角下的历时对比 | 第48-51页 |
·本体视角下字典总体分布状况 | 第48-49页 |
·本体视角下字典历时分布状况及对比 | 第49-51页 |
第二节 读者视角下的历时对比 | 第51-56页 |
·读者视角下字典总体分布状况 | 第51-52页 |
·读者视角下字典历时分布状况及对比 | 第52-56页 |
第四章 现代汉语字典类型分布存在的问题 | 第56-60页 |
第一节 不少类型的字典数量不足 | 第56页 |
第二节 某些字典重复出版严重 | 第56-57页 |
·某些大型字典 | 第56-57页 |
·同类型字典 | 第57页 |
·学生字典 | 第57页 |
·书法字典 | 第57页 |
·编码字典 | 第57页 |
第三节 读者对象分布不合理 | 第57-60页 |
·学生字典 | 第57-58页 |
·教学字典 | 第58页 |
·对外汉语字典 | 第58页 |
·老年人字典 | 第58-59页 |
·提高型字典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