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读学校学生语言能力特点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综述 | 第10-24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语言构成要素研究 | 第13-14页 |
·特殊儿童语言评估研究 | 第14-16页 |
·智障儿童语言特征研究 | 第16-20页 |
·智障儿童语言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 第20-21页 |
·伴有智力障碍的其他障碍儿童语言特征研究 | 第21-22页 |
·语言训练课程内容研究 | 第22-23页 |
4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 第24-3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2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3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4 研究工具 | 第25-27页 |
·评估工具结构 | 第25-26页 |
·评估工具操作说明 | 第26页 |
·评估工具各项目内容评定等级 | 第26-27页 |
5 研究过程 | 第27-31页 |
·预评估 | 第27-30页 |
·正式评估 | 第30页 |
·统计分析 | 第30页 |
·访谈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31-60页 |
1 辅读学校学生语言能力特点 | 第31-52页 |
·辅读学校学生语言能力整体特点 | 第31-33页 |
·辅读学校学生听说生理功能特点 | 第33-35页 |
·语音能力特点 | 第35-37页 |
·沟通态度与习惯的特点 | 第37-39页 |
·非言语交际能力特点 | 第39-41页 |
·词类词义理解与运用能力特点 | 第41-45页 |
·句法句义理解与表达能力特点 | 第45-48页 |
·语用能力特点 | 第48-50页 |
·会话能力特点 | 第50-52页 |
2 不同学段学生的语言能力特点 | 第52-55页 |
·不同学段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与差异 | 第52-53页 |
·不同学段学生的各语言领域的水平差异 | 第53-55页 |
3 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语言能力特点 | 第55-58页 |
·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与差异 | 第55-57页 |
·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听说生理功能水平差异 | 第57-58页 |
4 不同智力障碍程度学生的语言能力特点 | 第58-60页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60-73页 |
1 辅读学校学生整体的语言能力特点与训练需求 | 第60-68页 |
·辅读学校学生的语音能力特点与训练需求 | 第61-62页 |
·辅读学校学生的词汇能力特点与训练需求 | 第62-64页 |
·辅读学校学生的句法句义能力特点与训练需求 | 第64-65页 |
·辅读学校学生的语用能力特点与训练需求 | 第65-68页 |
2 不同学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与训练需求 | 第68-69页 |
·不同学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 | 第68-69页 |
·不同学段学生的语言训练需求 | 第69页 |
3 不同学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与训练需求 | 第69-71页 |
·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 | 第70-71页 |
·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语言训练需求 | 第71页 |
4 不同智力障碍程度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与训练需求 | 第71-73页 |
·不同智力障碍程度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 | 第71页 |
·不同智力障碍程度学生的语言训练需求 | 第71-73页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 第73-79页 |
1 结论 | 第73页 |
2 建议 | 第73-79页 |
·对辅读学校言语沟通训练课程设置的建议 | 第73-75页 |
·对辅读学校言语沟通课程教学的建议 | 第75-77页 |
·对语言训练教师培养的建议 | 第77-79页 |
第六部分 创新与不足 | 第79-80页 |
1 创新 | 第79页 |
2 不足 | 第79-80页 |
附录1 | 第80-84页 |
附录2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后记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