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选择性激励机制之构建--基于实践案例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绪论 | 第13-29页 |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 第13-18页 |
(一) 无效激励现象亟待改变 | 第13-16页 |
(二) 教师激励研究亟待创新 | 第16-17页 |
(三) 学校发展亟待建设激励机制 | 第17-18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一) 国外教师激励研究 | 第18-23页 |
(二) 国内教师激励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三、研究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25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25-26页 |
(三) 可能形成的创新之处 | 第26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6-29页 |
(一) 研究思路的分解 | 第26-27页 |
(二) 研究方法的阐述 | 第27-29页 |
第一章 无效激励现象与本质的思考 | 第29-43页 |
一、学校管理中存在无效激励现象 | 第29-34页 |
(一) 心理博弈类 | 第29-31页 |
(二) 虚假公平类 | 第31-32页 |
(三) 错位执行类 | 第32-34页 |
二、无效激励现象分析及成因判断 | 第34-39页 |
(一) 忽视个体特殊性的激励 | 第34-36页 |
(二) 忽视环境诱导性的激励 | 第36-37页 |
(三) 理念与执行错位的激励 | 第37-38页 |
(四) "三类"案例分析与成因判断之小结 | 第38-39页 |
三、无效激励现象的本质 | 第39-43页 |
(一) 无效激励现象的内涵 | 第39-41页 |
(二) 无效激励现象的价值原则 | 第41-43页 |
第二章 选择性激励机制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 第43-55页 |
一、构建选择性激励机制的实践基础 | 第43-48页 |
(一) 构建选择性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 第43-45页 |
(二) 构建选择性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 第45-48页 |
二、构建选择性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48-55页 |
(一) 传统激励理论的反思 | 第48-52页 |
(二) 人性假设理论的反思 | 第52-54页 |
(三) 人为激励理论的借鉴 | 第54-55页 |
第三章 选择性激励机制的界定 | 第55-70页 |
一、选择性激励机制是什么 | 第55-62页 |
(一) 激励、激励机制的定义 | 第55-58页 |
(二) 选择性激励的定义 | 第58-61页 |
(三) 选择性激励机制的定义 | 第61-62页 |
二、选择性激励不是什么 | 第62-66页 |
(一) 选择性激励与教师绩效工资制 | 第62-64页 |
(二) 选择性激励机制与选择性益处 | 第64-65页 |
(三) 选择性激励与奖惩制度 | 第65-66页 |
三、选择性激励机制的特性 | 第66-70页 |
(一) 选择性激励的价值取向 | 第66-68页 |
(二) 选择性激励机制的特性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学校管理中选择性激励机制之构建 | 第70-78页 |
一、选择性激励机制的执行基础 | 第70-74页 |
(一) 参与主体及其结构安排 | 第70-72页 |
(二) 有效激励环境的营造 | 第72-73页 |
(三) 激励因素的构建和支持 | 第73-74页 |
二、选择性激励机制的执行过程 | 第74-77页 |
(一) 他励:有选择的区分教师 | 第75页 |
(二) 自励:教师选择激励因素 | 第75-76页 |
(三) 互励: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互动 | 第76-77页 |
三、选择性激励机制的建议 | 第77-78页 |
(一) 对学校管理者的建议 | 第77页 |
(二) 对教育管理部门的建议 | 第77-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后记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