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零、引言 | 第7-10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7-8页 |
·本文的基本内容、研究意义及存在的不足 | 第8-10页 |
一、研究问题的确立 | 第10-14页 |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主谓结构 | 第10页 |
·用法建构的语言习得理论 | 第10-11页 |
·语料来源 | 第11-12页 |
·语料的收集与转换 | 第11-12页 |
·被试儿童基本情况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个案研究法 | 第12-13页 |
·自然观察法 | 第13页 |
·语料库的方法 | 第13-14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对几种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用法建构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汉语儿童主谓结构习得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三、被试儿童对主谓结构的使用情况分析 | 第19-37页 |
·跟理论取向有关的几个基本问题 | 第19-20页 |
·对结构的理解 | 第19页 |
·对话语的理解 | 第19-20页 |
·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 | 第20页 |
·分析儿童语料 | 第20-37页 |
·第一阶段:两岁之前 | 第21-27页 |
·第二阶段:两岁到三岁 | 第27-33页 |
·第三阶段:三岁到四岁 | 第33-37页 |
四、讨论与结论 | 第37-42页 |
·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具体与抽象 | 第37-38页 |
·句法范畴(主语、宾语等)是否需要学习 | 第38-39页 |
·儿童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过程 | 第39-42页 |
五、余论 | 第42-44页 |
·个案研究中个案的代表性问题 | 第42页 |
·语言习得理论中“天赋”与“非天赋”的取向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