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显视差检测仪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的背景、意义 | 第8-11页 |
·课题的背景 | 第8-9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平视显示器视差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传统检测方法成果简述 | 第11-13页 |
·该领域研究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本人在课题中承担的工作 | 第15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2 平显视差自动检测系统测量原理 | 第16-22页 |
·建立视差检测的数学模型 | 第16-20页 |
·调焦量与线视差之间的关系 | 第17-18页 |
·线视差与视差值之间的关系 | 第18-20页 |
·系统的模块组成 | 第20页 |
·系统的测量原理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图像评价函数的选择 | 第22-32页 |
·图像清晰度的评价 | 第22-26页 |
·频域函数 | 第22-24页 |
·灰度梯度函数 | 第24-26页 |
·信息学函数 | 第26页 |
·统计学函数 | 第26页 |
·调焦评价函数的选取 | 第26-29页 |
·各类调焦评价函数单峰性与灵敏度的分析 | 第27-28页 |
·各类调焦评价函数运算时间分析 | 第28-29页 |
·图像的预处理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调焦窗口的规划及调焦搜索算法的选取 | 第32-41页 |
·调焦窗口选取 | 第32-38页 |
·基于黄金分割的调焦窗口规划 | 第32-33页 |
·非均匀采样的调焦窗口规划 | 第33-36页 |
·基于光流场的调焦窗口规划 | 第36页 |
·高亮度调焦窗口规划 | 第36-38页 |
·搜索算法 | 第38-40页 |
·传统的爬山搜索算法 | 第38-39页 |
·改进的爬山算法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自动调焦系统的嵌入式DSP电路设计及软件实现 | 第41-53页 |
·硬件实现 | 第41-43页 |
·主要芯片简介 | 第43-50页 |
·DSP芯片 | 第44-45页 |
·CPLD芯片 | 第45-46页 |
·DRAM芯片 | 第46-47页 |
·Flash Memory芯片 | 第47-48页 |
·开关电压调节器和电源转换芯片 | 第48-49页 |
·电机驱动电路 | 第49页 |
·RS232串口电路和USB接口电路 | 第49-50页 |
·基于DSP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自动控制系统软件与实验 | 第53-64页 |
·清晰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 | 第53-57页 |
·开发环境 | 第53页 |
·软件的开发 | 第53-57页 |
·清晰度评价系统软件的功能介绍 | 第57-59页 |
·清晰度评价系统的仿真实验验证 | 第59-62页 |
·检测精度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