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6页 |
·当前企业 IT绩效评价的问题 | 第9-12页 |
·IT投资的“黑洞”现象 | 第9-11页 |
·IT管理控制的“黑箱”现象 | 第11-12页 |
·IT项目管理的“泥潭”现象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框架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内容框架 | 第15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IT绩效评价的必要性解析 | 第16-20页 |
·突破中国IT建设与应用瓶颈 | 第16页 |
·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 第16-17页 |
·满足公司强化IT管理的要求 | 第17-19页 |
·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和IT治理 | 第17页 |
·为企业 IT建设“导航” | 第17-18页 |
·促进 IT战略实施 | 第18页 |
·规范IT管理控制 | 第18-19页 |
·加强 IT项目管理 | 第19页 |
·本章小节 | 第19-20页 |
3 企业 IT绩效评价的现状 | 第20-41页 |
·企业 IT绩效评价的概念 | 第20-21页 |
·IT绩效特性 | 第20-21页 |
·企业 IT绩效评价 | 第21页 |
·当前企业 IT绩效评价的各种观点 | 第21-25页 |
·用户满意度观点 | 第22-23页 |
·IT收益观点 | 第23-24页 |
·系统质量观点 | 第24-25页 |
·IT应用观点 | 第25页 |
·IT绩效评价的学科分类 | 第25-29页 |
·基于财务的评价 | 第25-26页 |
·基于经济学的评价 | 第26-28页 |
·基于行为科学的评价 | 第28-29页 |
·综合的绩效评价方法 | 第29-40页 |
·基于目标的绩效评价 | 第29-32页 |
·平衡计分卡 | 第32-36页 |
·绩效棱柱模型 | 第36-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企业 IT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41-52页 |
·IT绩效评价的内容 | 第41-44页 |
·宏观层面的评价 | 第41-43页 |
·微观层面的评价 | 第43-44页 |
·IT绩效评价的目标与内涵 | 第44-45页 |
·IT系统绩效评价的运行机制 | 第45-48页 |
·以实现企业绩效为目标 | 第45-46页 |
·以关注系统多方面平衡发展为导向 | 第46页 |
·以全生命周期过程控制为范围 | 第46-47页 |
·以持续动态性评价为手段 | 第47-48页 |
·IT绩效评价的体系结构 | 第48-51页 |
·IT系统应用状况评价 | 第49-50页 |
·IT系统实施效益评价 | 第50页 |
·IT系统实施经验教训总结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企业 IT绩效评价模式——IT平衡计分卡 | 第52-65页 |
·IT平衡计分卡的涵义 | 第52-54页 |
·IT平衡计分卡的构面 | 第54-58页 |
·IT价值贡献 | 第55页 |
·IT用户满意度 | 第55-56页 |
·IT内部过程 | 第56-57页 |
·IT学习与革新 | 第57-58页 |
·IT平衡计分卡开发原则 | 第58-60页 |
·IT建设与业务的因果关系 | 第58-59页 |
·结果型指标和驱动型指标的有机结合 | 第59页 |
·在度量的基础上行动 | 第59-60页 |
·IT平衡计分卡评价步骤 | 第60-64页 |
·确定 IT远景和目标 | 第60-61页 |
·因果关系分析 | 第61页 |
·建立各层次平衡计分卡 | 第61-63页 |
·构建指标体系 | 第63页 |
·绩效评价 | 第63-64页 |
·绩效跟踪和改进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案例研究——德资 A公司 IT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第65-70页 |
·案例背景介绍 | 第65-66页 |
·A公司IT平衡计分卡 | 第66-67页 |
·A公司IT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67页 |
·A公司 IT绩效评价模型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