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立体视觉中的图像匹配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计算机视觉理论 | 第10-12页 |
| ·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目标 | 第10页 |
| ·Marr 计算机视觉理论的发展和框架 | 第10-12页 |
| ·立体视觉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内、外立体视觉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立体匹配的研究重点 | 第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6-19页 |
| ·选题依据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摄像机模型和极线几何 | 第19-31页 |
| ·摄像机模型 | 第19-24页 |
| ·针孔成像模型 | 第19-21页 |
| ·立体视觉模型 | 第21-24页 |
| ·基本矩阵 | 第24-26页 |
| ·立体视觉中的极线几何 | 第26-27页 |
| ·双目立体校正 | 第27-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立体匹配基本理论 | 第31-42页 |
| ·视差理论 | 第31-35页 |
| ·视差矢量和视差图 | 第31-33页 |
| ·视差空间图像(DSI) | 第33页 |
| ·视差结果评估办法 | 第33-35页 |
| ·立体匹配研究的内容 | 第35-41页 |
| ·基本约束和假设 | 第36-37页 |
| ·匹配基元的选取 | 第37-38页 |
| ·相似性测度函数 | 第38-39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立体匹配算法分析 | 第42-55页 |
| ·局部匹配算法 | 第42-50页 |
| ·区域匹配算法原理 | 第43-44页 |
| ·已有窗口选择策略 | 第44-47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 ·全局匹配算法 | 第50-52页 |
| ·动态规划算法 | 第50-51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 ·立体匹配难点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基于区域增长的立体匹配算法 | 第55-72页 |
| ·图像预处理 | 第56-58页 |
| ·图像平滑 | 第56-57页 |
| ·减少采样效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匹配算法的具体实现 | 第58-67页 |
| ·图像分割 | 第58-60页 |
| ·图像对的初匹配 | 第60-61页 |
| ·左右视线一致性确定种子点 | 第61-64页 |
| ·区域增长求取视差图 | 第64-66页 |
| ·窗口选择策略和整数图像技术 | 第66-67页 |
| ·视差图后处理 | 第67-69页 |
| ·中值滤波 | 第67-68页 |
| ·亚像素求精 | 第68-69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三维信息提取和实验平台设计 | 第72-75页 |
| ·三维信息提取 | 第72页 |
| ·实验平台设计 | 第72-75页 |
| ·实验平台的结构设计 | 第72页 |
| ·实验平台界面实现 | 第72-75页 |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5-77页 |
| ·全文总结 | 第75页 |
| ·工作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