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太网传输的远程抄表系统的研究
第1章 引言 | 第1-13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远程抄表技术发展的现状 | 第9-11页 |
·基于以太网传输的远程抄表系统 | 第11-12页 |
·课题需要完成的任务 | 第12-13页 |
第2章 以太网与TCP/IP协议 | 第13-32页 |
·以太网简介 | 第13-15页 |
·以太网的连接 | 第13-14页 |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TCP/IP层次模型 | 第15-17页 |
·TCP/IP协议介绍 | 第17-30页 |
·ARP协议 | 第17-19页 |
·IP协议 | 第19-21页 |
·ICMP协议 | 第21-22页 |
·UDP协议 | 第22-24页 |
·TCP协议 | 第24-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32-48页 |
·系统整体框架结构 | 第32页 |
·处理器的选择 | 第32-33页 |
·数据的采集存储与显示 | 第33-34页 |
·功能介绍 | 第33页 |
·电路连接 | 第33-34页 |
·程序实现 | 第34页 |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 第34-38页 |
·62256简介 | 第34-35页 |
·RTL8019AS芯片简介 | 第35-36页 |
·93C46简介 | 第36-37页 |
·以太网接口电路硬件连接 | 第37-38页 |
·以太网卡驱动程序的实现 | 第38-47页 |
·RTL8019AS内部结构 | 第39-41页 |
·网卡的上电复位和初始化 | 第41-44页 |
·接收和发送以太网帧的实现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单片机TCP/IP协议栈的实现 | 第48-65页 |
·单片机TCP/IP协议栈中协议的选择 | 第48-50页 |
·ARP协议的实现 | 第50-51页 |
·ARP首部数据结构 | 第50页 |
·ARP协议函数设计 | 第50-51页 |
·IP协议的实现 | 第51-55页 |
·IP协议的简化 | 第52页 |
·IP首部的数据结构 | 第52-53页 |
·IP首部校验和 | 第53页 |
·IP协议的实现 | 第53-55页 |
·ICMP协议的实现 | 第55-56页 |
·ICMP首部数据结构 | 第55页 |
·ICMP首部校验和 | 第55-56页 |
·Ping命令的函数实现 | 第56页 |
·UDP协议的实现 | 第56-59页 |
·UDP首部数据结构 | 第57页 |
·UDP首部校验和 | 第57-58页 |
·UDP协议的函数实现 | 第58-59页 |
·TCP协议的实现 | 第59-64页 |
·TCP协议的简化 | 第59-61页 |
·TCP报头数据结构 | 第61页 |
·TCP校验和 | 第61-62页 |
·TCP协议的函数实现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65-68页 |
·Winsock概述 | 第65-66页 |
·上位机程序的实现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 | 第68-70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8页 |
·前景与展望 | 第68-69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研究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1 液晶显示部分程序实现 | 第75-77页 |
附录2 抄表系统硬件电路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