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对美术鉴赏课的分析 | 第9-11页 |
(一) 何谓美术鉴赏课 | 第9-10页 |
(二) 美术鉴赏课与技法课在授课上的差别 | 第10-11页 |
·注重对学生审美的培养 | 第10-11页 |
·注重培养学生通过作品理解作者感情的能力 | 第11页 |
·注重美术史的教学 | 第11页 |
二、对教学模式的分析 | 第11-13页 |
(一) 教学模式的功能 | 第11-12页 |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 | 第11-12页 |
·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建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三、传统中学美术鉴赏课的现状及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 第13-14页 |
(一) 传统中学美术鉴赏课现状 | 第13页 |
(二) 传统中学美术鉴赏课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 第13-14页 |
·授课方式单一,缺乏互动 | 第13-14页 |
·学生对美术课不重视 | 第14页 |
·美术鉴赏课的内容较枯燥 | 第14页 |
四、针对美术鉴赏课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模式 | 第14-17页 |
(一) 应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入手 | 第14页 |
(二) 转换教师与学生的定位 | 第14-15页 |
(三) 美术鉴赏应走向研究性学习 | 第15页 |
(四) 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 第15-17页 |
·尝试多领域知识融会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 第16页 |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 第16-17页 |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 第17-21页 |
(一) 教学模式不同于教学方法 | 第17页 |
(二) 美术鉴赏的教学方法 | 第17-21页 |
·讲授法 | 第18页 |
·提问法 | 第18页 |
·讨论法 | 第18页 |
·演示法 | 第18-19页 |
·情境法 | 第19页 |
·评鉴法 | 第19页 |
·比较欣赏法 | 第19-20页 |
·多媒体教学法 | 第20-21页 |
六、"启发-引导-创新-反馈"模式 | 第21-28页 |
(一) 课前准备 | 第22-24页 |
·合理处理教材,认清"主角" | 第23页 |
·处理教材,要能取能舍 | 第23页 |
·准备教案 | 第23-24页 |
(二) 启发导入 | 第24-25页 |
(三) 引导 | 第25-26页 |
·讲授法 | 第26页 |
·演示法 | 第26页 |
(四) 创新和反馈 | 第26-28页 |
七、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