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评论、欣赏论文

论施光南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声乐创作的特色及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推动作用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前言第7-8页
一.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艺术歌曲的创作第8-25页
 (一) 题材第13-14页
 (二) 旋律第14-20页
  1.《在希望的田野上》作品分析第15-16页
  2.《祝酒歌》作品分析第16-18页
  3.施光南抒情歌曲与其他歌曲对比第18-20页
 (三) 节奏第20-21页
 (四) 音乐结构第21-25页
二.80年代的两部歌剧创作第25-33页
 (一) 歌剧《伤逝》第25-29页
  1.歌剧《伤逝》音乐分析第25-27页
  2.歌剧《伤逝》的创作特点及对中国歌剧发展的作用第27-29页
 (二) 歌剧《屈原》第29-33页
  1.歌剧《屈原》音乐分析第29-31页
  2.歌剧《屈原》的创作特点及对中国歌剧发展的作用第31-33页
三.施光南声乐作品对中国民族声乐新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第33-43页
 (一) 繁荣了中国声乐作品的创作第33-36页
  1.题材的拓展和手法的创新第33-35页
  2.对当代声乐创作的影响及对其他作曲家创作的感染第35-36页
 (二) 对当代声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36-37页
 (三) 推出了一批富于时代特色不同演唱风格的声乐表演人才第37-39页
 (四) 为我国民族声乐教育提供了的教材资源第39-43页
结束语第43-45页
注释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48-49页
后记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监督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