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文学与经学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绪论: 经学及其与文学的关联 | 第7-24页 |
第一节 经学及其派别 | 第8-10页 |
第二节 经学与文学的联结方式 | 第10-17页 |
第三节 经学视野中的晚清文学 | 第17-24页 |
第一章 今文经学家的文论 | 第24-61页 |
第一节 今文经学复兴与汉学的分裂 | 第24-28页 |
第二节 经学批判与龚自珍的文论话语 | 第28-38页 |
第三节 魏源:贯经术、政事、文章于一 | 第38-48页 |
第四节 今文“微言”与晚清文学“革命” | 第48-61页 |
第二章 古文经学家的文论 | 第61-96页 |
第一节 汉宋之争与文笔之辨 | 第62-71页 |
第二节 刘师培的“广阮氏文言说”及文学史论 | 第71-80页 |
第三节 章太炎文论话语的朴学形态 | 第80-87页 |
附论 朴学方法与文学文本考证 | 第87-96页 |
第三章 汉宋兼采与古今兼综派经学家的文论 | 第96-118页 |
第一节 经学的整合:汉宋兼采与古今兼综 | 第96-99页 |
第二节 汉宋兼采派经学家的文论 | 第99-107页 |
第三节 古今兼综派经学家的文论 | 第107-118页 |
第四章 汉宋之争与桐城派的古文理论 | 第118-155页 |
第一节 从义法说到义理、考据、文章合一 | 第118-124页 |
第二节 姚门弟子固守宋学门户与桐城家法 | 第124-132页 |
第三节 汉宋兼容与曾国藩的古文理论 | 第132-140页 |
第四节 后期作家的经学立场与文论话语 | 第140-155页 |
第五章 宋诗派的经学立场与诗歌理念 | 第155-178页 |
第一节 宋诗派的形成及其经学立场 | 第155-160页 |
第二节 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的诗学理想 | 第160-167页 |
第三节 真而不俗的诗歌品格论 | 第167-171页 |
第四节 义理与考据兼擅的创作取向 | 第171-178页 |
第六章 晚清文学的经学主题 | 第178-213页 |
第一节 记述经学人物及其活动 | 第178-187页 |
第二节 反映经学斗争及经学思想的变迁 | 第187-195页 |
第三节 依经立义,以经术为政论 | 第195-202页 |
第四节 归本于经学的文学伦理取向 | 第202-213页 |
引用及参考文献 | 第213-218页 |
后记 | 第218-2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