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1页 |
| 1 引言 | 第11-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研究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 2 文献回顾 | 第13-36页 |
| ·工作压力源理论 | 第13-18页 |
| ·基于工作的压力源 | 第14-15页 |
| ·基于角色的压力源 | 第15-18页 |
| ·工作倦怠 | 第18-24页 |
| ·工作倦怠的概念 | 第18-19页 |
| ·工作倦怠理论 | 第19-24页 |
| ·组织承诺研究综述 | 第24-29页 |
| ·组织承诺的概念及维度 | 第24-26页 |
| ·组织承诺的测量 | 第26-27页 |
| ·组织承诺的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 ·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 第29-33页 |
|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29-30页 |
| ·工作压力源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 第30-31页 |
| ·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 | 第31-32页 |
| ·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 第32-33页 |
| ·人—组织匹配研究 | 第33-35页 |
| ·人—组织匹配的概念 | 第33页 |
| ·人—组织匹配的操作化与测量 | 第33-34页 |
| ·人—组织匹配的相关研究 | 第34-35页 |
| ·以往研究的小结 | 第35-36页 |
| ·以往研究的进展 | 第35页 |
|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35-36页 |
| 3 研究设计和框架 | 第36-40页 |
| ·本研究的构思与假设 | 第36-37页 |
| ·研究变量定义及其测量 | 第37-40页 |
| ·工作倦怠 | 第37页 |
| ·工作压力 | 第37-38页 |
| ·组织承诺 | 第38-39页 |
| ·人—组织匹配 | 第39-40页 |
| 4 访谈研究 | 第40-46页 |
| ·访谈目的 | 第40-41页 |
| ·访谈方法 | 第41-42页 |
| ·半结构化访谈方法 | 第41页 |
| ·数据收集方法 | 第41-42页 |
| ·访谈结论 | 第42-46页 |
| ·工作压力源 | 第42-43页 |
| ·工作压力源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 | 第43页 |
| ·人与组织匹配 | 第43-44页 |
| ·工作倦怠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5 问卷研究 | 第46-90页 |
| ·研究方法 | 第46-53页 |
| ·研究对象 | 第46-47页 |
| ·研究工具的信效度分析 | 第47-52页 |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52-53页 |
| ·测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53-55页 |
| ·测量变量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55-68页 |
| ·工作压力源的方差分析 | 第55-58页 |
| ·工作倦怠的方差分析 | 第58-63页 |
| ·组织承诺的方差分析 | 第63-67页 |
| ·人—组织匹配程度的方差分析 | 第67-68页 |
| ·假设检验与分析 | 第68-86页 |
| ·工作倦怠在工作压力源影响组织承诺机制中的角色 | 第68-76页 |
| ·人—组织匹配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76-86页 |
| ·讨论 | 第86-90页 |
| ·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的基本情况 | 第86-87页 |
| ·工作倦怠的角色 | 第87-89页 |
| ·人—组织匹配的缓冲作用 | 第89-90页 |
| 6 研究结论 | 第90-101页 |
| ·研究结论 | 第90-97页 |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0-94页 |
| ·构思模型的修正 | 第94-97页 |
| ·建议 | 第97-99页 |
| ·公务员压力管理 | 第97页 |
| ·公务员的工作倦怠管理 | 第97-98页 |
| ·公务员的组织承诺管理 | 第98-99页 |
| ·研究进展及局限 | 第99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99-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 附录 | 第107-111页 |
| 研究问卷 | 第107-111页 |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