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评论、欣赏论文

普罗柯菲耶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创作技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0页
第一章:普罗科菲耶夫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第10-16页
 第一节:普罗科菲耶夫的生平与创作第10-13页
  一、独树一帜的作曲家第10-11页
  二、创作分期及创作特点第11-13页
 第二节:关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第13-16页
  一、《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创作背景与作品内容第13-14页
  二、音乐创作第14-16页
第二章:各乐章结构形态、乐思特征与调式调性分析第16-40页
 第一节:各乐章结构形态与乐思特征第17-37页
  一、第一乐章的结构形态与乐思特征第17-20页
  二、第二乐章的结构形态与乐思特征第20-23页
  三、第三乐章的结构形态与乐思特征第23-26页
  四、第四乐章的结构形态与乐思特征第26-29页
  五、第五乐章的结构形态与乐思特征第29-33页
  六、第六乐章的结构形态与乐思特征第33-34页
  七、第七乐章的结构形态与乐思特征第34-35页
  八、整部作品的三部性原则第35-36页
  九、整部作品的奏鸣性原则第36-37页
 第二节:调式调性与和声语言第37-40页
第三章:乐队技法分析第40-127页
 第一节:乐队的音色设计与配器布局第40-87页
  一、整体音色布局第40-53页
  二、音色连接第53-63页
  三、结构上旋律的音色布局第63-68页
  四、作曲家的个性音色设计第68-74页
  五、合唱队与乐队的呼应式音色设计第74-76页
  六、关于混合音色的运用第76-78页
  七、乐思的固定音色设计第78-80页
  八、关于低音乐器解放性与独立性使用第80-87页
 第二节:乐队织体化形态与特征第87-111页
  一、带状形态的线条式织体第88-91页
  二、纵向音响的个性化处理第91-99页
  三、声部之间连接的非常规化做法第99-101页
  四、乐队织体的浓缩第101-102页
  五、运用相似效果的演奏法达到所追求的音乐效果第102-105页
  六、多声部织体第105-106页
  七、持续音第106-111页
 第三节:弦乐组与木管组用法第111-115页
  一、弦乐组使用第111-113页
  二、木管组用法第113-115页
 第四节:铜管组在乐队中的运用第115-127页
  一、大号在整部作品中的应用第115-118页
  二、铜管声部横向的非常规做法第118-119页
  三、铜管声部弱音器的使用第119-120页
  四、圆号在整部作品中的应用第120-121页
  五、整个铜管组模仿军乐队的做法第121-124页
  六、整个铜管组音区的设计第124-127页
第四章:合唱队在管弦乐队中的运用及特点第127-143页
 第一节:整体合唱队设计第127-128页
 第二节:合唱队的写作方式第128-133页
  一、合唱队音色的角色化第128-129页
  二、念白式的合唱队写作第129-130页
  三、合唱声部的器乐化做法第130-132页
  四、女高音声部的控制第132-133页
 第三节:合唱队与乐队音色的对应式做法第133-140页
  一、合唱队与铜管组的贴合做法第133-135页
  二、合唱队与弦乐组的对应做法第135-138页
  三、合唱队与木管组的对应使用第138-140页
 第四节:合唱中歌词对于音乐表现的影响第140-143页
第五章:关于第五乐章的展开式创作技法分析第143-157页
 第一节:材料的运用与发展第144-149页
  一、音程材料第144-146页
  二、节奏材料第146-147页
  三、演奏法材料第147-149页
 第二节:创作技法第149-157页
  一、持续音性质的展开手法第149-154页
  二、重复扩大式创作手法第154-157页
结语第157-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2页
致谢第162-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世界合唱比赛探究多元化合唱形式
下一篇:传统与现代交融之结晶--索菲亚·古柏杜丽娜小提琴协奏曲《奉献》技法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