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选题目的 | 第7页 |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8页 |
·前人研究成果 | 第8-10页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0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0-11页 |
·研究结论的创新 | 第11-12页 |
第2章 动态薪酬理论及应用分析 | 第12-16页 |
·薪酬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薪酬 | 第12页 |
·薪酬结构 | 第12页 |
·薪酬公平 | 第12-13页 |
·动态薪酬的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宽带薪酬理论 | 第13页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3-14页 |
·公平理论 | 第14页 |
·动态薪酬理论的应用现状 | 第14-16页 |
·动态薪酬理论应用成效 | 第14-15页 |
·动态薪酬理论应用中的局限性 | 第15-16页 |
第3章 动态薪酬体系的构建 | 第16-25页 |
·动态薪酬与传统薪酬比较分析 | 第16-19页 |
·传统薪酬的劣势 | 第16页 |
·动态薪酬的优势 | 第16-17页 |
·动态薪酬体系的提出 | 第17-19页 |
·动态薪酬体系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19-20页 |
·员工的心理需求与激励要素分析 | 第19页 |
·员工薪酬满意度分析 | 第19-20页 |
·动态薪酬体系价值分析 | 第20-21页 |
·企业层面价值分析 | 第20-21页 |
·员工个人层面价值分析 | 第21页 |
·动态薪酬体系的应用状况 | 第21页 |
·动态薪酬体系的应用条件 | 第21-22页 |
·成熟的管理队伍 | 第21页 |
·完善的规章制度 | 第21-22页 |
·较高的薪酬管理技术 | 第22页 |
·知识型、技术型企业较为适合 | 第22页 |
·有效的能力评估体系 | 第22页 |
·科学合理绩效管理体系 | 第22页 |
·动态薪酬体系的设计步骤 | 第22-23页 |
·动态薪酬体系实施注意事项 | 第23-25页 |
第4章 动态薪酬体系模型设计 | 第25-40页 |
·动态薪酬模型 | 第25-29页 |
·企业层面动态薪酬战略设计原理与调整方法 | 第25-27页 |
·员工层面动态薪酬体系设计方法 | 第27页 |
·动态薪酬体系构成 | 第27-29页 |
·基于岗位的可变薪酬分析 | 第29-30页 |
·进行薪酬调查——保持外部竞争性 | 第29页 |
·评价职位相对价值——保持内部公平性 | 第29-30页 |
·岗位评估 | 第30页 |
·确定薪酬等级及薪酬浮动范围 | 第30页 |
·基于能力的可变薪酬分析 | 第30-35页 |
·能力模型的构建 | 第30-33页 |
·能力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 第33页 |
·进行能力评价,确定能力等级 | 第33-35页 |
·确定能力薪等区间并确定薪酬水平 | 第35页 |
·基于绩效的可变薪酬分析 | 第35-39页 |
·建立员工绩效模型 | 第35-36页 |
·绩效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 第36页 |
·进行绩效评估,确定绩效奖励等级 | 第36-39页 |
·确定绩效薪等区间并确定薪酬水平 | 第39页 |
·动态薪酬的调整机制 | 第39-40页 |
·岗位薪酬的调整机理 | 第39页 |
·能力薪酬的调整机理 | 第39页 |
·绩效薪酬的调整机理 | 第39-40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40-53页 |
·案例介绍 | 第40-51页 |
·企业概况 | 第40页 |
·企业薪酬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实施动态薪酬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41页 |
·动态薪酬体系设计思路 | 第41-51页 |
·动态薪酬方案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总结 | 第53-54页 |
·研究主要结论 | 第53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附录 A: 级别审核员能力要素、绩效评估指标调查问卷 | 第55-57页 |
附录 B:Matlab5.3 层次单排序计算数据 | 第57-5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