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模式识别与掺混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 提要 | 第1-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植物油识别与检测技术的研究状况 | 第10-15页 |
| ·感官检测法 | 第10页 |
| ·常规理化检测方法 | 第10-11页 |
| ·光谱法 | 第11-12页 |
| ·色谱法 | 第12-13页 |
| ·核磁共振法 | 第13-14页 |
| ·电子鼻法 | 第14页 |
| ·模式识别法 | 第14-15页 |
| ·存在的问题及着眼点 | 第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紫外光谱法与植物油的识别和检测 | 第17-34页 |
| ·紫外光谱法 | 第17-19页 |
| ·Lambert-Beer 定律 | 第17-18页 |
| ·导数光谱 | 第18页 |
| ·紫外吸收带 | 第18-19页 |
| ·植物油成分及结构与吸收紫外光谱性质的分析 | 第19-20页 |
| ·植物油的组成与分子结构 | 第19-20页 |
| ·植物油分子吸收紫外光谱的理论分析 | 第20页 |
| ·试验器材与方法 | 第20-29页 |
| ·试验器材 | 第20-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9页 |
| ·植物油紫外吸光度与浓度间的变化关系 | 第29-30页 |
| ·试验样品的浓度确定 | 第30-32页 |
| ·样品浓度选择 | 第30-32页 |
| ·植物油吸收紫外光谱的稳定性检测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3章 单一植物油识别方法的研究 | 第34-50页 |
| ·聚类分析法 | 第34-38页 |
| ·基于原光谱吸光度的聚类分析 | 第34-35页 |
| ·基于一阶导吸光度的聚类分析 | 第35-36页 |
| ·基于二阶导吸光度的聚类分析 | 第36-38页 |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8-42页 |
| ·判别分析法 | 第42-48页 |
| ·判别函数 | 第42-44页 |
| ·判别函数的比较 | 第44-46页 |
| ·线性判别函数判别效果的检验 | 第46-48页 |
| ·近邻法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二元混合油识别及掺混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50-66页 |
| ·二元混合油光谱扫描 | 第50-51页 |
| ·二元混合油的配制 | 第50页 |
| ·紫外光谱扫描及分析 | 第50-51页 |
| ·二元混合油识别方法的研究 | 第51-53页 |
| ·模式识别方法 | 第51页 |
| ·模式相似度测度 | 第51-53页 |
| ·识别结果 | 第53页 |
| ·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法的掺混量测定 | 第53-57页 |
| ·基于原吸光度的一元线性回归 | 第53-56页 |
| ·基于一阶导吸光度的一元线性回归 | 第56-57页 |
| ·一元回归方程的比较 | 第57页 |
|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掺混量测定 | 第57-60页 |
|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 第58页 |
| ·多元回归方程的效果检验 | 第58-59页 |
| ·多重共线性分析 | 第59-60页 |
| ·基于主成分回归法的掺混量检测 | 第60-63页 |
| ·主成分回归方程 | 第61-62页 |
| ·主成分回归方程的验证 | 第62-63页 |
|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掺混量检测 | 第63-64页 |
|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 | 第63页 |
|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的验证 | 第63-64页 |
| ·回归方法的比较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5章 植物油模式识别及掺混量计算的程序设计 | 第66-74页 |
| ·模式识别系统 | 第66-67页 |
| ·单一植物油的MATLAB 识别程序设计及检验 | 第67-68页 |
| ·单一植物油识别程序设计 | 第67页 |
| ·单一植物油识别程序检验 | 第67-68页 |
| ·二元混合油的MATLAB 识别程序设计及检验 | 第68-70页 |
| ·二元混合油模式识别程序设计 | 第68-69页 |
| ·二元混合油识别程序检验 | 第69-70页 |
| ·识别程序流程 | 第70-71页 |
| ·植物油识别界面设计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4-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附录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摘要 | 第85-88页 |
| ABSTRACT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