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 智慧社区 | 第14页 |
(二) 城市融入 | 第14-15页 |
四、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一)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 第15-16页 |
(二) 增能理论 | 第16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实地研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合肥市FX社区概况 | 第18-24页 |
一、FX社区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二、FX社区的治理体制 | 第19-24页 |
(一) 坚持党建引领,激发治理活力 | 第19页 |
(二) 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新型治理架构 | 第19-20页 |
(三) 改革机制,构建高效运转模式 | 第20-24页 |
第三章 FX社区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现状和困境 | 第24-35页 |
一、FX社区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现状:以K小区为例 | 第24-28页 |
(一) K小区的基本情况 | 第24页 |
(二) 融入现状 | 第24-28页 |
二、FX社区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困境 | 第28-35页 |
(一) 乡土文化根深蒂固,缺乏市民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 | 第29-30页 |
(二) 社区文明建设与个人行为的冲突 | 第30-32页 |
(三)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 第32-33页 |
(四) 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 第33页 |
(五) 社会交往受阻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社区治理策略 | 第35-49页 |
一、智慧社区建设:促进失地农民实现“时空移民” | 第35-36页 |
二、“五社”联动:增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36-42页 |
(一) 党建引领,健全居民自治工作机制 | 第37页 |
(二) 夯实基础,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 第37-38页 |
(三) 个性化服务,专业社会工作的积极介入 | 第38-41页 |
(四) 整合社会资源,微公益创投项目推动居民发展 | 第41页 |
(五) 瞄准目标,纵深拓展自治服务领域 | 第41-42页 |
三、社区教育:助推失地农民“文化移民” | 第42-43页 |
四、政策创新:构筑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制度保障 | 第43-46页 |
(一) 充分就业,增强保障 | 第43-44页 |
(二) 政府发力,完善保障 | 第44-46页 |
五、社区服务创新:增强失地农民的社区认同感 | 第46-49页 |
(一) 设立睦邻生活馆,打造居民活动阵地 | 第46-47页 |
(二) 打造百姓心声网络平台,倾听百姓心事 | 第47页 |
(三) 推出暖心系列,用语言温暖城市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