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

学生学习生活的技术基础探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一、引言第11-26页
 (一) 选题缘由第11-13页
  1. 人类的生活方式客观上受到技术的制约第11页
  2. 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学校生活第11-12页
  3. 人们对学习生活中的技术基础缺乏恰当的理解第12-13页
 (二) 文献综述第13-17页
  1. 关于技术的价值论研究第13-15页
  2. 关于学生生活的研究第15-17页
 (三)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7-19页
  1. 研究意义第17-18页
  2. 研究目的第18-19页
 (四) 研究方法及过程第19-22页
  1.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9-20页
  2. 研究过程第20-22页
 (五)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6页
  1. 学习生活第22-23页
  2. 技术基础第23-24页
  3. 生活方式第24-25页
  4. 学生发展第25-26页
二、学习生活中技术基础变迁的历史考察第26-36页
 (一) 口语技术时代第26-27页
  1. 口语技术时代的思维活动方式第26页
  2. 口语技术时代学习生活的空间和时间第26-27页
  3. 口语技术时代的学习活动内容第27页
  4. 口语技术时代的学习活动形式第27页
 (二) 文字技术时代第27-29页
  1. 文字技术时代的思维活动方式第28页
  2. 文字技术时代学习生活的空间和时间第28-29页
  3. 文字技术时代的学习活动内容第29页
  4. 文字技术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第29页
 (三) 印刷技术时代第29-31页
  1. 印刷技术时代的思维活动方式第30页
  2. 印刷技术时代学习生活的空间和时间第30-31页
  3. 印刷技术时代的主要学习手段——教科书第31页
  4. 印刷技术时代的学习活动形式——班级授课制第31页
 (四) 电子技术时代第31-33页
  1. 电子技术时代的思维活动方式第32页
  2. 电子设备扩充了学生的学习手段第32页
  3. 师生之间从属关系的变革第32-33页
  4. 电子技术时代的学习活动形式第33页
 (五) 网络技术时代第33-36页
  1. 网络技术时代的思维活动方式第33-34页
  2. 网络技术的影响催生了新的学习生活空间第34页
  3. 网络技术时代学习活动的非线性第34-35页
  4. 网络技术时代的学习活动形式第35-36页
三、当前学习生活的技术基础揭示第36-51页
 (一) 学习生活中技术功能的基本元素第36-39页
  1. 功能技术丛的提出第36-37页
  2. 功能技术丛的特点第37-38页
  3. 技术丛的功能结构模式第38-39页
 (二) 学习生活的技术谱系第39-47页
  1. 信息传播技术丛第40-42页
  2. 技能提升技术丛第42-44页
  3. 关系维系技术丛第44-45页
  4. 意志自由的闲暇技术丛第45-47页
 (三) 学习生活中技术的运行机制第47-51页
  1. 功能技术丛的结构联系第47-48页
  2. 功能技术丛职能发挥的影响因素第48页
  3. 功能技术丛职能的发挥过程第48-51页
四、技术基础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第51-75页
 (一) 信息传播技术丛对学生知识积累活动的影响第51-59页
  1. 知识积累活动的技术化程度增强第52-57页
  2. 知识积累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削弱第57-59页
 (二) 技能提升技术丛对学生技能提升活动的影响第59-64页
  1. 技能学习活动的科学化程度提高第60-62页
  2. 技能学习活动的机械化程度加深第62-64页
 (三) 关系维系技术丛对学生关系拓展活动的影响第64-69页
  1. 学生关系拓展活动方式增多第65-67页
  2. 学生的交往活动趋向冷漠第67-69页
 (四) 意志自由的闲暇技术丛对意志自由闲暇活动的影响第69-75页
  1. 闲暇活动的时空延展性增强第70-72页
  2. 闲暇活动的自由度降低第72-75页
五、有效学习生活构建的技术思考第75-89页
 (一) 技术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反思第75-78页
  1. 技术的存在离不开人的活动第75页
  2. 技术促进学习生活的生成和发展第75-76页
  3. 技术对学习生活目的的达成产生双重影响第76-77页
  4. 学习生活中技术基础的价值取向第77-78页
 (二) 技术视野中学习生活的有效性分析第78-80页
  1. 满足学生使用技术的合理需求第78-79页
  2. 实现技术丛功能的最大化发挥第79页
  3. 维持技术与学习生活的和谐关系第79-80页
 (三) 技术视域下有效学习生活的动态生成第80-89页
  1. 实现学习生活的“技术自觉”第80-85页
  2. 合理化的技术使用机制第85-86页
  3. 人性化的学习活动控制第86-89页
注释第89-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附录第96-9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97-98页
后记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以湖南省涟源市为例
下一篇:普通高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东封开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