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一、导言 | 第12-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 知识经济时代与推进素质教育呼唤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 | 第12页 |
2. 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12-13页 |
3. 研究者的工作经历和研究问题关注 | 第13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 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问题的研究 | 第14-15页 |
2. 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原因分析的研究 | 第15-16页 |
3. 关于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的研究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2.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3. 访谈法 | 第17-18页 |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5页 |
(一) 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1. 中小学教师 | 第18页 |
2. 教师教育 | 第18页 |
3. 继续教育 | 第18-19页 |
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 第19-20页 |
(二)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1. 终身教育理论 | 第20页 |
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3. 教师专业化理论 | 第20-21页 |
4. 学习化社会理论 | 第21-22页 |
(三) 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 第22-25页 |
1. 实施继续教育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客观要求 | 第22页 |
2. 实施继续教育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22-23页 |
3. 实施继续教育是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 第23页 |
4. 实施继续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23-25页 |
三、涟源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25-48页 |
(一) 调查背景分析 | 第25-28页 |
1. 涟源市教育发展概况 | 第25页 |
2. 涟源市教师继续教育现况 | 第25-26页 |
3. 新课程师资培训、班主任培训及校本培训情况 | 第26-27页 |
4. 远程网络继续教育状况 | 第27-28页 |
(二) 调查的方式、内容 | 第28-29页 |
1. 调查步骤及对象 | 第28页 |
2.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三)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29-48页 |
1. 教师的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2.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和看法 | 第30-33页 |
3. 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现状 | 第33-41页 |
4. 教师理想中的继续教育 | 第41-46页 |
5. 涟源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取得的成就 | 第46-48页 |
四、湖南涟源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8-52页 |
(一) 部分教师和领导对教师继续教育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 | 第48页 |
1.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体意识不强 | 第48页 |
2. 部分学校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观念上也存在错误的导向,目光短浅 | 第48页 |
(二) 培训基地建设滞后,功能不完善,培训质量得不到保障 | 第48-49页 |
1. 历史欠债严重 | 第48页 |
2. 当前建设滞后 | 第48-49页 |
(三)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时间安排缺乏合理性,工学矛盾突出 | 第49页 |
1. 时间安排不合理 | 第49页 |
2. 工学矛盾突出 | 第49页 |
(四) 教师培训课程设置针对性和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 | 第49-50页 |
1. 课程设置不合理 | 第49-50页 |
2. 内容实用性不强 | 第50页 |
(五) 教师继续教育费用短缺,教师个人承担费用的比例过高 | 第50页 |
1. 经费短缺 | 第50页 |
2. 教师个人负担重 | 第50页 |
(六) 作为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途径的校本培训效果不理想 | 第50-52页 |
1. 缺乏科学的培训规划 | 第51页 |
2. 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存在不足 | 第51页 |
3. 培训内容脱离教师教育教学实践 | 第51页 |
4. 学校对校本培训管理机构紊乱,管理者职责不明 | 第51页 |
5. 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 第51页 |
6. 校本培训环境欠佳 | 第51-52页 |
五、完善涟源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策略与思考 | 第52-62页 |
(一) 充分认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52-53页 |
1. 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 第52页 |
2.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们应切实改变观念 | 第52页 |
3.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继续教育的宣传教育,使继续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 第52-53页 |
(二)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基地各项机能,确保教师培训质量 | 第53-54页 |
1. 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保证培训质量 | 第53页 |
2. 加强基地文化建设,努力创建学习型教师培训基地 | 第53-54页 |
(三) 合理安排时间,解决参训教师工学矛盾突出问题 | 第54页 |
1. 从教育行政管理层面上来看 | 第54页 |
2. 从学校管理层面上来看 | 第54页 |
(四)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第54-56页 |
1.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 第54-55页 |
2. 增强课程实用性 | 第55-56页 |
(五) 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加大经费投入 | 第56-58页 |
1. 实施政府、学校及个人“三级分担”设想 | 第56-57页 |
2. 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 | 第57-58页 |
3. 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基金 | 第58页 |
4. 探索以省为主的招标模式 | 第58页 |
(六) 制定合理的培训规划,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开展校本培训 | 第58-62页 |
1. 校本培训要针对教师的实际需要 | 第58-59页 |
2. 制定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培训 | 第59页 |
3. 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建立有效的校本培训运行机制 | 第59-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注释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一 | 第68-70页 |
附录二 | 第70-72页 |
附录三 | 第72-73页 |
附录四 | 第73-77页 |
附录五 | 第77-78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