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一)生活在教育领域是很多思想家不可回避的话题 | 第10页 |
(二)我国鲜有学者对怀特海的生活为主题课程设置原则进行研究 | 第10页 |
(三)怀特海的生活为主题课程设置原则别具一格 | 第10-11页 |
(四)怀特海的生活为主题课程设置原则对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有启示作用 | 第11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24页 |
(一)关于怀特海教育思想的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二)关于中小学课程设置原则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三)关于教育与生活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一)课程 | 第24-25页 |
(二)课程设置 | 第25页 |
(三)生活为主题课程设置原则 | 第25-26页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6页 |
五、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27页 |
七、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7-29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生活为主题课程设置原则的理论基础 | 第29-36页 |
一、事件理论 | 第29-30页 |
二、生命的理论 | 第30-32页 |
三、理解的理论 | 第32-34页 |
四、理性的功能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生活为主题课程设置原则的基本内容 | 第36-46页 |
一、怀特海关于生活为主题课程设置原则的“表述” | 第36-37页 |
二、生活为主题课程设置原则的内涵分析 | 第37-46页 |
(一)要将“生活融入任何普通教育的计划中” | 第37-38页 |
(二)思想概念与一连串的感知、情感等精神活动联在一起构成我们的生活 | 第38-40页 |
(三)理论概念在学生的课程中应该永远具有重要的应用性 | 第40-41页 |
(四)每学科不应孤立地利用主题,互相联系的原理作为整体加以利用 | 第41-42页 |
(五)要求各学科间互相协调,根除各科目之间分离的状况 | 第42-44页 |
(六)不要开设太多科目,内容上呈现一般的思想概念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生活为主题课程设置原则对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的启示 | 第46-54页 |
一、课程设置上凸显整体性,加深课程与生活的内在关系 | 第46-48页 |
二、课程设置上注重灵活性,感知课程与生活的生命活力 | 第48-49页 |
三、课程设置上尊重主体性,唤起课程与生活的内生动力 | 第49-50页 |
四、课程设置上兼顾于理性,领悟课程与生活的艺术之美 | 第50-51页 |
五、课程设置上要有节奏性,踏准课程与生活的节拍韵律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