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关于独居老人心理问题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关于心理疏导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四)关于独居老人心理疏导的研究 | 第16页 |
(五)关于社会工作对独居老人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六)简要评述 | 第17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17-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三)理论依据 | 第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农村社区独居老人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 第21-32页 |
一、L村老人样本特征及基本情况 | 第21-27页 |
(一)样本特征 | 第21-22页 |
(二)基本情况 | 第22-27页 |
1.家庭经济状况 | 第22-23页 |
2.社会交往状况 | 第23-24页 |
3.心理健康状况 | 第24-27页 |
二、L村独居老人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 第27-32页 |
(一)独居老人的经济来源 | 第27页 |
(二)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现状 | 第27-32页 |
1.强烈的孤独感 | 第28页 |
2.自我存在感降低 | 第28-29页 |
3.缺乏安全感 | 第29-30页 |
4.主观幸福感评价低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个案工作对农村独居老人心理问题的介入 | 第32-54页 |
一、个案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页 |
二、个案工作介入方案设计 | 第32-41页 |
(一)接触案主与专业关系的建立 | 第32-35页 |
1.第一次接触 | 第32-34页 |
2.第二次接触 | 第34-35页 |
3.专业关系的建立 | 第35页 |
(二)预估 | 第35-38页 |
1.案主基本情况 | 第35页 |
2.理论分析 | 第35-36页 |
3.案主心理健康状况测量 | 第36-37页 |
4.评估案主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三)案主需求分析 | 第38页 |
1.心理疏导需求 | 第38页 |
2.身体健康照料需求 | 第38页 |
3.社会支持需求 | 第38页 |
(四)个案服务计划 | 第38-41页 |
三、个案工作介入的实施过程 | 第41-50页 |
(一)访谈阶段 | 第41-42页 |
(二)心理疏导阶段 | 第42-45页 |
(三)寻解治疗阶段 | 第45-50页 |
(四)结案 | 第50页 |
四、个案工作服务评估 | 第50-54页 |
(一)服务过程评估 | 第50-51页 |
(二)服务效果评估 | 第51-5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 第54-57页 |
一、结论 | 第54-55页 |
(一)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独居老人的心理问题有其独特的优势 | 第54页 |
(二)社会工作者应必备心理疏导技巧 | 第54-55页 |
(三)运用寻解导向疗法干预农村独居老人的心理问题是有效的 | 第55页 |
二、反思 | 第55-57页 |
(一)寻解导向治疗模式存在局限性 | 第55-56页 |
(二)工作者自我反思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