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自我认知偏差的个案工作介入--以流浪儿童小q为例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二、简评 | 第18页 |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18-26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 二、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三、理论依据 | 第20-21页 |
| 四、研究方法与实务方法 | 第21-24页 |
| 五、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流浪儿童救助现状及社工介入的必要性 | 第26-35页 |
| 第一节 流浪儿童概况 | 第26-30页 |
| 一、流浪儿童的群体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 二、流浪儿童的流浪原因 | 第27-30页 |
| 第二节 流浪儿童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 一、救助方式倾向程序化 | 第30-31页 |
| 二、救助机构有效救助资源不足 | 第31页 |
| 三、对流浪儿童的关注不足 | 第31-32页 |
| 第三节 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与介入点 | 第32-35页 |
|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 第32页 |
| 二、流浪儿童自我认知偏差的个案介入点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流浪儿童自我认知偏差的个案工作介入 | 第35-57页 |
| 第一节 个案缘起 | 第35-37页 |
| 第二节 个案工作介入 | 第37-51页 |
| 一、接案和建立关系阶段 | 第37-39页 |
| 二、问题评估 | 第39-40页 |
| 三、制定服务计划与目标 | 第40-42页 |
| 四、实施服务计划 | 第42-51页 |
| 第三节 介入效果的评估 | 第51-57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 第57-59页 |
| 一、总结 | 第57-58页 |
| 二、反思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附录一 | 第61-63页 |
| 附录二 | 第63-68页 |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