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 第11-14页 |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 第14-15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15-19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M学校藏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19-29页 |
一、藏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 第19-20页 |
二、藏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20-23页 |
(一)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 | 第21页 |
(二)信息沟通障碍 | 第21-22页 |
(三)文化差异带来的交往障碍,多表现为小圈子交往 | 第22页 |
(四)情绪调控能力不足 | 第22-23页 |
(五)人际交往技巧欠缺 | 第23页 |
三、藏族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9页 |
(一)主观原因 | 第23-25页 |
(二)客观原因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文化多元视角下藏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小组实务过程 | 第29-44页 |
一、小组活动的准备阶段 | 第29-34页 |
(一)小组对象招募与选取 | 第29-30页 |
(二)需求评估 | 第30-31页 |
(三)确定小组目标 | 第31页 |
(四)制定小组工作计划 | 第31-34页 |
二、小组活动的实施阶段 | 第34-44页 |
(一)破冰之旅 | 第34-35页 |
(二)认识你我他 | 第35-37页 |
(三)理解与包容 | 第37-38页 |
(四)做情绪的主人 | 第38-40页 |
(五)人见人爱之技巧 | 第40-42页 |
(六)最炫民族风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小组工作评估 | 第44-50页 |
一、过程评估 | 第44-46页 |
(一)工作人员的观察记录 | 第44-45页 |
(二)小组过程记录 | 第45页 |
(三)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意见反馈 | 第45-46页 |
二、结果评估 | 第46-50页 |
(一)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 | 第46页 |
(二)小组成员交往能力的变化 | 第46-48页 |
(三)访谈评估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第50-53页 |
一、小组活动的准备阶段 | 第50-51页 |
(一)小组成员代表性不强 | 第50页 |
(二)小组活动设计 | 第50-51页 |
二、小组活动的实施阶段 | 第51-52页 |
(一)小组气氛的建立 | 第51页 |
(二)小组冲突解决 | 第51页 |
(三)工作者专业水平有限 | 第51-52页 |
三、小组工作评估阶段 | 第52-5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52页 |
(二)缺乏督导资源 | 第52页 |
(三)小组后期跟进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A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附录B 小组成员满意度调查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