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1-16页 |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0.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0.1.2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0.1.3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 0.2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 0.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0.3.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 0.3.2 比较分析法 | 第14-15页 |
| 0.3.3 计量分析法 | 第15页 |
| 0.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 0.4.1 创新点 | 第15页 |
| 0.4.2 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 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 1.1.1 国外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 1.1.2 国外实证研究 | 第17-18页 |
| 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 1.2.1 国内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 1.2.2 国内实证研究 | 第20-21页 |
| 1.3 小结 | 第21-22页 |
| 2 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理论模型 | 第22-26页 |
| 2.1 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传统理论模型 | 第22-25页 |
| 2.1.1 完全竞争市场模型 | 第22-23页 |
| 2.1.2 两部门市场模型 | 第23-24页 |
| 2.1.3 买方垄断市场模型 | 第24-25页 |
| 2.2 最低工资标准拓展理论分析 | 第25-26页 |
| 3 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和就业现状分析 | 第26-35页 |
| 3.1 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现状分析 | 第26-32页 |
| 3.1.1 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的历史进程 | 第26-27页 |
| 3.1.2 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特征 | 第27-32页 |
| 3.2 辽宁省就业现状分析 | 第32-35页 |
| 4 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整体就业效应实证分析 | 第35-40页 |
| 4.1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 4.1.1 单位根检验 | 第35页 |
| 4.1.2 协整关系检验 | 第35页 |
| 4.1.3 误差修正模型 | 第35-36页 |
| 4.2 变量选取 | 第36页 |
| 4.3 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7-40页 |
| 5 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分行业就业效应实证分析 | 第40-49页 |
| 5.1 行业选择原因与分析 | 第40页 |
| 5.2 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对制造业就业效应实证分析 | 第40-43页 |
| 5.3 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对建筑业就业效应实证分析 | 第43-45页 |
| 5.4 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对采矿业就业效应实证分析 | 第45-47页 |
| 5.5 小结 | 第47-49页 |
| 6 结论与对策 | 第49-54页 |
| 6.1 结论 | 第49-50页 |
| 6.2 对策与建议 | 第50-54页 |
| 6.2.1 规范最低工资标准设立依据与调整时间 | 第50-51页 |
| 6.2.2 分行业或分产业结构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 第51-52页 |
| 6.2.3 加强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力度 | 第52页 |
| 6.2.4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配套措施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