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数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全铝车厢加工生产线工艺与控制 | 第14-18页 |
·FALM 车厢生产线总体工艺简介 | 第14页 |
·FALM 车厢加工工艺结构及流程 | 第14-16页 |
·FALM 车厢加工生产线工艺控制要求 | 第16-18页 |
第三章 PROFIBUS-DP 现场总线技术 | 第18-24页 |
·RPOFIBUS 的组成及协议结构 | 第18-20页 |
·RPOFIBUS 的传输技术 | 第20-21页 |
·RS-485 传输技术特点 | 第20页 |
·RS-485 传输设备安装要点 | 第20-21页 |
·RPOFIBUS-DP 介绍 | 第21-24页 |
·PROFIBUS-DP 的基本功能 | 第21页 |
·PROFIBUS-DP 的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PROFIBUS-DP 的总线设备类型 | 第22页 |
·系统 PROFIBUS 网络的配置方案 | 第22-24页 |
第四章 位置控制与智能控制技术 | 第24-35页 |
·PID 控制原理 | 第24-26页 |
·交流伺服系统模糊自适应控制 | 第26-32页 |
·自适应模糊 PID 交流伺服位置控制系统的结构 | 第27-28页 |
·自适应模糊 PID 控制器参数自整定的原则 | 第28页 |
·模糊控制规则器的设计 | 第28-31页 |
·MATLAB/Simulink 仿真及分析 | 第31-32页 |
·理想定位过程理论分析和实际算法 | 第32-35页 |
·理想定位过程理论分析 | 第32-33页 |
·在允许精度内进行轴的定位控制 | 第33-35页 |
第五章 生产线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第35-39页 |
·系统设计要求及方案选择 | 第35-36页 |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36-37页 |
·系统的层次结构 | 第37-38页 |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8页 |
·系统的配置特点 | 第38-39页 |
第六章 控制系统现场设备控制层设计 | 第39-65页 |
·系统设计主要内容 | 第39页 |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39-43页 |
·控制任务 | 第42页 |
·控制系统构成 | 第42-43页 |
·本系统伺服运动控制设计 | 第43-51页 |
·松下 MINAS-A 系列交流系统原理、特点及操作 | 第44-45页 |
·松下 MINAS-A 系列交流伺服与 PLC 连接方式分析 | 第45-47页 |
·伺服驱动器控制信号的使用及参数设置 | 第47-51页 |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1-65页 |
·控制软件开发平台 STEP7 V5.4 简介 | 第51-52页 |
·系统的站组态和工艺对象组态 | 第52-55页 |
·PLC 的主程序设计 | 第55-57页 |
·定位钻孔控制程序设计 | 第57-65页 |
第七章 控制系统集中监控层设计 | 第65-74页 |
·集中监控层系统设计 | 第65-67页 |
·WinCC 人机界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 第67-70页 |
·在 WinCC 资源管理器中新建项目 | 第67-68页 |
·设置“计算机”项目组件的属性 | 第68页 |
·WinCC 与S7-300 PLC 的通讯组态 | 第68-69页 |
·监控模块中变量组态 | 第69-70页 |
·用 WinCC 的编辑器完成相应的功能 | 第70页 |
·WinCC 监控画面设计 | 第70-74页 |
·主画面组态 | 第71-72页 |
·在线控制画面组态 | 第72页 |
·参数设置画面组态 | 第72-73页 |
·趋势画面组态 | 第73页 |
·系统的保护 | 第73-74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 A FALM 车厢生产线数控系统实物图 | 第80-81页 |
附录 B 数字量输出输入模块接线图 | 第81-84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