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SIMATIC T-CPU的FALM车厢数控系统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数控技术及其发展历史第11页
   ·数控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1-13页
     ·数控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1-12页
     ·数控技术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第12-13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本论文各章节内容简介第14-15页
第二章 系统总体构思及设计第15-22页
   ·PLC 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第15-16页
     ·PLC 在数控系统中应用的背景及发展前景第15-16页
     ·在数控系统中使用 PLC 的优势第16页
   ·FALM 车厢 CNC 数控柔性制造系统第16-18页
     ·FALM 车厢CNC 数控柔性制造生产线第16-17页
     ·项目要求第17页
     ·设计目标和控制对象第17-18页
   ·系统解决方案选择第18-19页
   ·设计思路第19页
   ·设计流程第19-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控制系统核心功能部件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第22-49页
   ·本章说明第22页
   ·T-CPU 简介第22页
   ·T-CPU 产生背景及其应用第22-26页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的控制器现状第22-24页
     ·T-CPU 的设计背景和优点第24-25页
     ·T-CPU 的应用领域第25页
     ·集成运动控制的系统比较和选择第25-26页
   ·T-CPU 的硬件结构第26-33页
     ·MPI/DP 接口(X1)第26-27页
     ·PROFIBUS DP(驱动器)接口(X3)第27-28页
     ·等时模式第28-30页
     ·集成技术功能 I/O (X11 口)第30页
     ·T-CPU 主要技术数据第30页
     ·T-CPU 功能块的类型和功能举例第30-32页
     ·相应的轴功能第32-33页
   ·IM174 模块第33-43页
     ·IM174 模块简介第33-35页
     ·PROFIBUS 接口(X1)第35页
     ·接口(X2)第35-37页
     ·接口(X3、X4、X5、X6)第37-38页
     ·接口(X11)第38-40页
     ·使能功能第40-41页
     ·回零功能第41-43页
   ·松下MINAS A4 伺服驱动系统第43-48页
     ·松下伺服系统简介第43-44页
     ·松下 A4 系列伺服电机特点和优势第44页
     ·松下 A4 伺服驱动器各功能部件第44-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第49-58页
   ·系统硬件配置第49-50页
   ·系统总体硬件结构第50-51页
   ·电气线路设计第51-53页
   ·外围控制开关部分设计第53-55页
     ·控制柜控制面板第53-54页
     ·操作柜面板第54-55页
   ·IM174 模块与伺服驱动器及步进驱动器的连接第55-56页
     ·IM174 与伺服驱动器的连接第55页
     ·IM174 模块与伺服驱动器之间的连线第55-56页
   ·系统硬件参数设置第56-57页
     ·控制方式设置第56-57页
     ·脉冲输入方式选择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系统软件及程序设计第58-85页
   ·软件版本要求第58页
   ·PLC 组件硬件组态(HWCONFIG)第58-59页
   ·组态网络第59页
   ·硬件组态参数设置第59-66页
     ·HW CONFIG 中MPI 接口参数设置第59-60页
     ·PC/PG 接口MPI 参数设置第60-62页
     ·DP 循环时间设置第62-63页
     ·IM174 硬件组态属性设置第63-64页
     ·集成技术输入输出(I/O)第64-65页
     ·生成技术功能块系统数据第65-66页
   ·技术功能组态(T-CONFIG)第66-70页
     ·顺序控制流程第69-70页
   ·主要程序第70-83页
   ·系统人机界面设计第83-84页
   ·本章总结第84-85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录 A 松下A4 系列伺服驱动器及配套伺服电机实物图第89-90页
附录 B 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控制器及PC 之间的连接示意图第90-91页
附录 C 控制柜面板实物图第91-93页
附录 D 系统DI 和DO 总览第93-96页
附录 E 人机界面之监控界面第96-97页
附录 F FC2 程序第97-101页
附录 G 技术对象组态动态响应参数及实时跟踪功能设置第101-102页
个人简介第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YPL2440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及实现
下一篇: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FALM车厢生产线PLC控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