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序言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1 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科内容价值的落实 | 第14-15页 |
1.1.2 化学概念教学倡导实境性课堂环境的营造 | 第15页 |
1.1.3 数字化实验促进学科知识的意义建构 | 第15-16页 |
1.2 研究缘起 | 第16-18页 |
1.3 研究问题 | 第18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31页 |
2.1 关于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综述 | 第19-24页 |
2.1.1 关于核心素养的国外综述 | 第19-21页 |
2.1.2 关于核心素养的国内综述 | 第21-24页 |
2.2 关于概念教学的综述 | 第24-27页 |
2.3 关于数字化实验的国内外综述 | 第27-30页 |
2.3.1 关于国外数字化实验的研究综述 | 第27-28页 |
2.3.2 关于国内数字化实验的研究综述 | 第28-30页 |
2.4 综述小结 | 第30-31页 |
3 研究思路 | 第31-48页 |
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3.1.1 研究内容 | 第31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3.2 研究任务 | 第32-47页 |
3.2.1 挖掘“离子反应”的逻辑线索,解构“离子反应”的本质内容 | 第32-34页 |
3.2.2 研读教材,开发'离子反应”数字化实验案例 | 第34-41页 |
3.2.3 剖析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的框架 | 第41-47页 |
3.3 研究框架 | 第47-48页 |
4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的实证研究 | 第48-68页 |
4.1 研究工具的设计与测试对象的选择 | 第48-56页 |
4.1.1 前测研究工具的设计 | 第48-52页 |
4.1.2 后测研究工具的设计 | 第52-56页 |
4.2 问卷的发放与数据处理 | 第56-68页 |
4.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56页 |
4.2.2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学生答题评价 | 第56-65页 |
4.2.3 教学效果事后访谈 | 第65-68页 |
5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68-7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5.1.1 明确内容的功能与价值,能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水平 | 第68页 |
5.1.2 两种实验手段不影响学生对“离子反应”第1课时的学习效果 | 第68页 |
5.1.3 两种实验手段影响学生对“离子反应”第2课时的学习效果 | 第68-69页 |
5.1.4 不同性别学生对于数字化实验教学的接受能力不同 | 第69页 |
5.1.5 数字化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定量观 | 第69页 |
5.2 研究不足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84页 |
附录1: 前测卷 | 第74页 |
附录2: 后测卷 | 第74-76页 |
附录3: 实验班“离子反应”第1课时的文本转录 | 第76-80页 |
附录4: 实验班“离子反应”第2课时的文本转录 | 第80-84页 |
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